第6頁(第1/2 頁)
6月17日7時40分,父親再次分別打電話給周總理、葉劍英,匯報了現場各項準備工作的最後情況,說飛機已經起飛,預計8時整進行氫彈空爆試驗,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鼓勵。
8時前,飛機聲由遠而近,人們都翹首以待。 三百萬噸,夠了!夠了!(2) 連載:山高水長 作者:聶力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8時整,空投氫彈的飛機到達預定空域,沒有投彈,拐了個彎飛走了。
&ldo;怎麼回事?&rdo;父親在掩蔽壕裡用電話問。
電話裡空軍地面指揮員報告說:&ldo;飛行員操作中少了一個動作,請求再飛一圈。&rdo; 父親當即答覆:&ldo;可以!應該這樣子,這是飛行員認真負責的表現。&rdo;
多年之後,這架飛機上負責投彈的第一領航員孫福長回憶說:&ldo;一時由於當時我的心情比較緊張,再加上受&l;左&r;的幹擾,在飛機上要不斷地背誦毛主席語錄,影響了我的注意力,所以忘了按自動投擲器,氫彈沒能在預定的8時整準時投下。&rdo;
這可以算作是這個輝煌時刻的一個小插曲。
於是,20分鐘以後,徐克江駕駛的轟-6型飛機再次飛臨預定空域,在預定高度,投下了中國第一顆全當量氫彈。氫彈在距靶心315米、高度2960米處爆炸。
此時,天空中出現了一個自然的太陽,一個人造太陽。兩個太陽在藍天上並排高掛,這一奇特的景象,令人嘆為觀止。
隨後,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氫彈爆炸成功了!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是一個值得永遠記住的時刻。
伴隨著隆隆的轟鳴,人們從指揮部、從掩蔽壕內跳出來歡呼,一陣強風帶著熱浪迎面撲來,有的人幾乎被吹倒,這是氫彈衝擊波的威力!
周均倫秘書說:&ldo;氫彈一爆炸,我們都高興得很,都跳出了掩蔽壕,我和護士歐陽等年輕的同志先跳出來。我們站在掩蔽壕的上面,氫彈一爆炸,一股熱浪就是衝擊波衝過來,要把我們吹倒。離我們大概100米左右,指揮部的帳篷都吹倒了。&rdo;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父親因為上了年歲,無法像年輕人那樣跳出掩蔽壕。但他手握電話,激動地凝視著天空那個人造太陽漸漸演變成的蘑菇雲。軍事攝影家孟昭瑞拍下了這次試驗的幾張歷史性照片,其中也有這張照片。
人們面對著這朵比原子彈的蘑菇雲要壯觀得多的傘狀煙雲,歡呼聲經久不息。
歡呼聲中,父親讓劉長明催問有關方面儘快匯集各種資料,計算出眼前實現的核爆炸的當量,夠不夠得上氫彈級爆炸?
科學家們緊張地計算著,很快就報告說:&ldo;初步計算,核爆炸的威力在300萬噸梯恩梯炸藥的當量以上(據最後各項資料測算的結果為330萬噸),是氫彈爆炸!&rdo;
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父親對身邊的張蘊鈺說:&ldo;300萬噸,夠了!夠了!&rdo;
他的意思是,氫彈的當量達到了設計要求,這樣的威力,在作戰實用時完全夠了。
這時,父親已經來到指揮部,帳篷是臨時扯起來,還沒有弄好。到那裡父親趕緊要通北京的電話。先給周總理報告,講這氫彈試驗成功了,科學家初步計算,氫彈爆炸是300萬噸左右。周總理說:代表毛主席、代表國務院、黨中央向在場的人表示祝賀。父親又給葉帥打了電話,葉帥講,代表中央軍委向全體參試人員表示祝賀。
父親走出指揮部帳篷,回到陣地,大家還在歡呼。父親向熱烈鼓掌的人群揮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