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4/4 頁)
雨而活下來,確實不容易啊”。
王正魁聽後哈哈大笑,但卻很認真的回答說:“這是最直觀的感覺,有人覺得一個戰士的個子越小,好像他中彈的機會就越小。真是這樣嗎?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日本鬼子打仗時,我有一個勤務兵個子非常瘦小,一次,在行軍的途中,遭到日軍飛機的狂掃時,他身上棉襖的兩邊,都被子彈打穿,但因為他身體瘦小,所以子彈只是打穿了肥大的棉襖。假若他的身體再稍微壯碩一點,這兩粒子彈就不會僅僅“穿襖而過了”。
個子瘦小的人,也確實中彈機率會小些。比如行動敏捷的四川籍戰士,和同時參戰的其他省份高大計程車兵相比,生存下來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但除了個頭的大小,戰鬥時的情緒,更能影響一個人在戰場上的生存。
兩種極端的情緒過度害怕,和過度“不怕”都極易造成戰鬥個體,在沒有充分發揮出戰鬥潛力前,就死掉了。
我手下曾經有一個連長,不知為什麼,在作戰前,臉上有一種呆滯和悲哀的神情。而在作戰過程中,他明知一所屋子裡有日本兵,但仍舊貿然而麻木的衝進去,結果當場被打死。
如果給這個連長做心理分析的話,他作戰時的精神狀態是很有問題的:有種莫名其妙的厭倦、和悲哀交織的心理。而這種消極的精神狀態,勢必會造成反應遲鈍,注意力、判斷力等嚴重下降。
我過去在中央陸軍學校學習時,美國教官曾經告訴我們說,如果處在非常厭倦和悲傷的狀態下,人對周遭事物的反應,就會變得心不在焉、遲鈍起來。辦事的效率和出錯率,都會大大增加。如果在戰場上有這種情緒的話,那結果是很致命的。
第56章 人間地獄
但是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人的生命顯得那麼的脆弱,那麼的捉摸不定。在這一秒是一個完整的人,但是在下一秒,就可能被炮彈炸成碎塊。這對人的心理承受力,是一個異常巨大的衝擊。沒有經過訓練的人,直接進入這種殘酷的戰爭場景的話,精神往往會接近崩潰邊緣。
人類有種天性:對沒能力把握、但是又和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上,往往會產生“迷信”。在戰場上,連對人類最重要的生命,都處於極不確定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戰場迷信”更是層出不窮。說到底,這些所謂的“戰場迷信”,就是士兵們對於自己的生命極度缺乏安全感,希望藉助這些聽起來很玄的“迷信”,來提高自己的生存率。
比如在戰場上很流行的一種“迷信”就是“換衣服”。
什麼意思呢?就是換衣服時,不能一身衣服全換,而是逐件逐件的換今天換一雙襪子,明天換一件上衣。因為在只有陣亡的將士,才全身換上新衣服或者乾淨衣服。所以“活著”的官兵,很忌諱這種一次性、整身衣服全換的做法。據曾在新一軍裡,擔任過少將翻譯官的周明道先生回憶,有個排長因為遇到大雨,全身的衣褲都溼了,這位排長可能不太在乎這種“換衣服”的迷信,所以他把全身的衣服一次性、全部換了。
可是連長非常重視這種“迷信”,所以為了不讓這種“換衣服”的“詛咒”在這個排長的身上應驗,他把原屬於這個排長的戰鬥任務,交給了別的排長。其實連長的良苦用心,大家心裡都明白。
但是由於戰鬥比較激烈,所以這個排長在第二天也參加了戰鬥,但是在那場戰鬥中,別的排長都沒事,單單是這位“換衣服”的排長,卻陣亡了。
事後,連長還連連搖頭,痛惜道:“他不該一次性把衣服全換了”。
我們按照所謂的現代科學的理論,當然會覺得換衣服和陣亡之間,並沒有必然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