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天象(第2/4 頁)
卻要聽一聽前任的主張。
“臣入相以來,舉賢不避親,前番推舉族侄徐永德擔任將作大匠,全在永德人雖平實,技法卻是卓越。如今聖上既然發此一問,臣想推舉禮部右侍郎元恆接任。”徐守一稍作思量,朗聲回道。
“哈哈,徐相好一個舉賢不避親,元恆自入禮部便師從於你,這個徒弟卻是比族侄還要親近。”李求真感嘆。
他深知徐守一所作決斷都是一心向公,足以信任,可聽到元恆這個名字還是不禁莞爾。
此人出身雍州元家,少年之時便熟讀經略,落筆成章,只是心性直率,一不會奉迎,二沒有城府,終日只冷著一張臉。
當年元恆早負才名,以榜眼位次留京在翰林院待詔,卻年年不入吏部待選名冊,最後還是徐守一整理歷年考卷時偶然發掘此人,力排眾議將他調入禮部。
在李求真看來,元恆憑著所學輔佐一部尚書尚可,卻是上不得左相之位的。
“臣絕非說笑,元恆性格短處臣自是清楚,可論起禮法綱常來,中都無出其右者。此外,元恆像極了臣在永平初年的模樣,如此直人用與不用,全憑聖斷。”徐守一依舊一板一眼。
“徐相之意,朕已知曉。將來朝廷若有危難之時,還願叔父鼎力扶持!”李求真說罷起身,向徐守一躬身致禮。
當時人事輪轉,看似劉鶴群取得了勝利,其實一切還在李求真掌握之中。
在皇位上坐了十二載有餘,李求真早已不是那個弱冠傀儡,徐守一的退場於長遠看來,也是梳洗朝堂的步驟之一,待得扳倒了劉鶴群及手下幾個老臣,整個大平才真正到了自己手中。
如今回想起來,元恆上位以後的表現,倒是可圈可點,李求真本來以為假以時日,此人便會成為徐守一,甚至比徐守一更加鋒利的刀刃,將劉鶴群的陣營逐步削斷,誰知元恆卻栽在劉不然這等人手上,到底是性情上惹了大禍。
劉鶴群明知元恆是皇帝一力擢升重用,卻敢慫恿劉不然當即拔刀相向,若說天下有人要反,首推當是這個老賊。
李求真這幾日暗調人手四處打探元恆下落,卻沒有半點音信,此人彷彿蒸騰不見了。
他暗暗感嘆劉家居然已敢如此行事,自己之前穩紮穩打的策略看來卻要提緊了。
琢磨事兒的不只是李求真,劉不然這幾日都在設想自己如何能成為九五之尊。
照如今的形勢來看,一者便是父親推倒李家自立為帝,那麼等父親百年之後自己坐享其成,便可順順當當繼位。
可是他早年就聽人說過,父親這些年雖然權柄通天,卻似乎從來沒打過皇位的主意。
二者此路既然不通,想要做皇帝就要靠自己了。自小讀書讀來的、聽說聽來的,無非還是兩條路,一條路是發動宮變,殺掉皇帝,控制朝堂,此事雖簡單些,即便做完了,可城外的禁軍和各州的邊軍要麼勤王,要麼自立,天下到底不是自己的。
另一條路就是勾結軍隊從外面打過來,雖然穩妥,可卻要有足夠的權勢和手腕才可以借力做到。
劉不然自然不會把這些想法告訴父親,否則輕則挨一頓打罵,嚴重了父親甚至會殺了雀兒,把自己幽禁在家中。
中都城外的禁軍向來是李求真嫡系所控制,想都不用想,可如何才能使得邊軍跟從自己,卻是個不小的難題。
劉不然自小在中都城長大,幼年之時父親便已是相首,當年也見得到李天道的幾個兒子,李求嗣比自己年長几歲,又是儲君,為人忠厚,對他到底是敬重幾分的。可二子李求業便和自己沒什麼分別,更何況三子李求真還比自己小上幾歲,更沒拿他當回事兒。
誰曾想十幾年過去,李求真反倒成了自己的主子,起朝散朝還要對著他三叩九拜。每每想到這,劉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