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5 頁)
經有了明顯差別。也可以說,同非中產階層家庭仍舊以生存必需性消費為主的情況相比,中產階層家庭的享受性消費、發展性消費明顯增加,這表明,中產階層家庭的消費結構正從傳統的以衣食為主的單一消費結構不斷趨於多元化;相似的一點是中產階層家庭與非中產階層家庭在子女發展與教育上的消費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差異,這一點與我國的傳統與具體現實也相符合,即不同階層、不同生活水平的家庭都很重視對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而對於自身的發展性教育投資消費即繼續教育方面,中產階層家庭並沒有表現出與非中產階層家庭顯著的差別,這點並沒有檢驗原有的預設(見表2…1)。表2…1中產與非中產家庭消費結構的差異單位:次消費內容頻數平均數標準差F檢驗顯著性飲食中產1720�620�498�2680�004非中產12000�720�45合計13720�710�45服飾中產1720�340�487�7400�005非中產12000�240�43合計13720�260�44文化娛樂/旅遊中產1720�200�409�1920�002非中產12000�120�32合計13720�130�33醫療、保健中產1720�130�330�0700�791非中產12000�120�33合計13720�120�33購房中產1720�280�4529�840�000非中產12000�130�33合計13720�150�36購車中產1720�060�254�8980�027非中產12000�030�17合計13720�030�18子女教育中產1720�310�460�2860�593非中產12000�290�45合計13720�290�45個人繼續教育中產1720�010�112�9130�088非中產12000�040�19合計13720�030�18社交應酬中產1720�040�203�2640�071非中產12000�020�14合計13720�020�15其他中產1720�040�200�2350�628非中產12000�050�22合計13720�050�21樣本數=1372,自由度=(11370)。
對五城市中產階層消費的調查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變化與發展的趨勢。在對中產階層家庭消費結構的調查中,可看到,雖然飲食方面的消費在中產階層家庭還佔有一定的位置,但其重要性正在不斷下降,特別其他消費內容如交往、休閒、轎車、住房等不斷增加,家庭基本消費如衣食住行方面已經與原來簡單的生存必需型消費拉開了距離。因此,可以斷定,即便在家庭的基本消費方面,中產階層的“生存必需型”消費也越來越擺脫了生存必需的限制,即衣食住行這些基本消費的內容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果不看到這一點,仍然只侷限於恩格爾係數或者是消費結構的比較,那麼對這種消費上的變化就可能會導致誤讀。正是在這一點上,可以說,雖然家庭基本消費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是必需的,但這種消費的水平與內容顯然已經大相徑庭。從我們對住房與轎車的調查中可以看出,住、行方面的變化在中產階層家庭表現得更為突出與明顯。自然,服飾方面的變化也從選擇衣服的標準中看出,而關於飲食方面在隨後的訪談中會對其特徵進行進一步的說明,這種差異的重要性也絕不比其他方面弱。
原初意義上的消費是指為了滿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耗物質、產品的過程,這種較為簡單的消費模式曾是我國計劃經濟與資源短缺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基本消費形式,但伴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消費革命已經在短短的20多年內為我們的消費生活注入了越來越多的現代消費的內容,其直接表現就是:消費已經越來越多地與生存必需拉開距離。城市中產階層較為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