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示例—注意力和努力的問題
“我不會在開車的時候想破腦袋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會使瞳孔擴散的任務,太費神了!”
“他在運用最省力法則,能不多想就不多想。”
“她沒有忘記開會的事,只是會議開始時她完全在想別的事情,根本沒有聽到你在說什麼。”
“我的腦海中最先出現的想法是來自系統1的直覺。我必須得從頭到尾思索一遍,三思而後行。”
第3章 惰性思維與延遲滿足的矛盾
我每年都要在伯克利待上幾個月,在那裡,我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在山間小路上散步4英里,領略舊金山灣的風景。通常我會記錄散步所用的時間,也由此對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有相當的瞭解。我發現自己大概用17分鐘就可以走完1英里的路程。當然我也耗費了體力,以這一速度行走比我坐在靠椅上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但行走中我並沒有感受到精神壓力,也沒有內心矛盾,更無須催促自己前行。以這個速度散步,我還能邊走路邊思考。事實上,我覺得散步能喚醒身體的感應,使大腦思維更加敏銳。
系統2也有一個自然的速度。大腦沒有專門處理某項任務時,你可以分些精力隨意觀察自己周圍發生了什麼。除非你非常小心謹慎,或者自我意識很強,否則觀察周圍環境或大腦的活動是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開車時你就能做出一些小決策,讀報紙時也能汲取一些資訊,和愛人或同事隨意說說每天的開心事等,這些都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沒有什麼壓力,跟散步沒什麼兩樣。。xjqi。
邊散步邊思考其實是一件很輕鬆、很愜意的事,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這些活動似乎在爭奪系統2有限的資源。只需一個簡單的實驗就可證實這個假設:在和朋友悠閒地散步時讓他心算出“23×78”的結果,而且要立刻就算出來,這時他肯定會停下腳步來算。我的體會是,我可以在散步時思考,卻無法利用短時記憶來完成這樣一項複雜的心算任務。如果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構建一個複雜的理論,我希望無人打擾,而且坐著思考要比站著強。當然,不是所有的慢思考都必須要集中精力、認真計算的。和阿莫斯悠閒散步就是我人生中的最佳思考時間。
加快散步速度會完全改變我的散步體驗,因為加快速度會使我的連貫思考能力明顯下降。只要一提速,我就要注意逐漸加快行走速度,要刻意保持更快的速度,將一連串想法加以總結的能力便相應下降了。我在山上行走能保持的最快速度是每14分鐘走完1英里,不過這樣一來,我根本什麼事都想不了。沿著小路快速行走不僅要付出體力,還需要大腦的自我控制,以防止自己減速。自我控制和仔細思考很明顯要搶奪努力的有限預算。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保持連貫的思維或時不時積極思考都需要自我控制力。儘管沒有作過系統的研究,但我認為,不斷轉換任務和提高大腦運轉速度從本質上說是不會讓人感到快樂的,人們總是儘可能避開這種情況,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最省力法則能成為法則。即使沒有時間的限制,保持連貫的思維也需要此法則。有人曾觀察並記錄我寫作的一個小時內查收電子郵件或開啟冰箱的次數,這可以說明我想要逃離寫作的慾望,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的自我控制力完全達不到工作的要求。
好在並不是所有認知工作都令人厭惡,有時並不需要意志力的支撐,人們也能花很長時間和大量精力進行一項工作。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對這種無須作出努力的狀態的研究比別人都多,他將這種狀態命名為心流,而且此名稱已成為一個心理學術語了。體驗過心流的人將其描述為“一種將大腦注意力毫不費力地集中起來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使人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