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2 頁)
。&rdo;
這是一個響噹噹的誓言,是一個不可摧毀的信念。它代表了父親那一代人的雄心壯志,那就是,無論如何,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潛艇。
從此,中國走上了獨立研製核武器的道路,其中就包括核潛艇。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指示以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為主,開始潛艇核動力裝置的開發研究工作。當時,核科學人才奇缺,除了少數幾個人懂得核科學之外,大多數人對核的瞭解還是比較膚淺的。世界上也只有美國、蘇聯兩國擁有核潛艇,為了不至於使新中國成為一個軍事強國,它們都對中國進行了核技術封鎖。在開始核動力潛艇研究時,科學家手中所掌握的&ldo;資料&rdo;,僅僅只有兩張外國雜誌上發表的並不完全的核潛艇外形照片。就這樣,我們的科學工作者,憑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開始了核潛艇的研製工作。
3年經濟困難時期,再加上蘇聯撤走專家,使我國沒有力量同時支撐原子彈、飛彈與核潛艇這3個攻關攤子。中央專委決定集中力量先搞兩彈,讓核潛艇研製工作暫停。
此前,曾有一種意見,完全停止這項工作。
父親知道,完全停止研製核潛艇,尤其是人才流失後,將來再組織力量就難了,必須想辦法堅持下去。這時候,國防部第七研究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七院,該院是核潛艇研製的主要單位)院長劉華清、政治委員戴潤生也向父親建議:核潛艇工作不宜全部下馬,否則,不僅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而且技術隊伍也將散失,以後再重新上馬,困難更多。
父親同意他們的意見,最終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支援,決定在國民經濟困難情況下,仍然保留一個由50多人組成的核動力研究室,按照少花錢、少用人的原則,把重點放在一些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究上,保持研製工作不斷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