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彭湃烈士的兒子彭士祿是我國核潛艇的總設計師,就常來我家做客。彭士祿回憶說:&ldo;由於經濟困難,核潛艇1962年下馬,目的是為確保&l;兩彈&r;成功。這時,聶帥留下50餘人,在原子能研究所核動力研究室,繼續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我當時正好調到這個研究室當副主任,主持這項研究工作。當聶帥知道我在核動力研究所當副總工程師並且抓這項工作時,非常高興,囑咐我核潛艇這項工作極為重要,希望你們努力搞好。&rdo;
1964年,我國先後成功發射中近程地地飛彈、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後,1965年3月,中央專委批准核潛艇工程重新全面展開研製。
核潛艇總體方案論證一開始,設計上就面臨著&ldo;常規艇型加核動力&rdo;與&ldo;水滴線型加核動力&rdo;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 一份秘密報告,催生第一代中國核潛艇(2) 連載:山高水長 作者:聶力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種觀點認為,國家因經濟困難,科學技術、工業基礎還較落後,應採用&ldo;常規艇型加核動力&rdo;。其根據是,人家先進國家都是遵從這樣的路子:普通線型核動力‐常規水滴型‐核動力水滴型。認為現在不能再犯五十年代後期那種&ldo;冒進&rdo;的錯誤,在自身實力不強的情況下,將人家的&ldo;三步&rdo;化為&ldo;一步&rdo;走。
黃旭華總工程師等人堅決主張搞&ldo;核動力水滴線型&rdo;方案,認為我們不能因為五十年代 的&ldo;冒進&rdo;而裹足不前。&ldo;核動力水滴線型&rdo;方案是經過幾年調查研究和在一定的實驗基礎上提出的。它的特點是:圓形截 面,流線性好,水下操作性好,阻力小,機動靈活,生命力強,可以大大提高航速,是目前世界上先進國家都在研製的目標。只要我們解 放思想,群策群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ldo;三步&rdo;並作&ldo;一步&rdo;不是沒有可能的。
12月5日,父親專門召集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並就核潛艇的艇型、魚雷核潛艇和飛彈核潛艇研製程式和研製實施等重要問題,進行研究。
父親聽得很認真,不時地插話詢問情況,並當場與有關方面負責人商量探討。最後,父親做結論說:
&ldo;總體不要用常規潛艇的艇型,要重新設計,不然搞得兩不像,又不像常規潛艇,又不像核潛艇。&rdo;
&ldo;中國的核潛艇絕不是&l;核動力加常規艇型&r;,而應該是&l;好馬配金鞍&r;,搞&l;核動力水滴線型&r;!&rdo;
多年後,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來看望父親。黃旭華回憶說:&ldo;聶帥的這個決策,意義非常深遠。別看是簡單幾句話,使我們受到極大鼓舞。小木屋是房子,摩天大廈也是房子,但摩天大廈決不等於小木屋的相加,也不等於是小木屋的放大。核潛艇決不等於常規潛艇加一個核電站就可以成功。&rdo;
1982年,美國&ldo;核潛艇之父&rdo;里科弗上將在參觀我國&ldo;長徵一號&rdo;水滴型核潛艇後,頗為驚奇。中國六十年代能研製成功核動力水滴型潛艇使他感嘆不已。他伸出大拇指稱讚說:&ldo;這完全可以與同時代先進國家的核潛艇媲美!&rdo;
在要不要建造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問題上,也曾有幾種不同意見。
一種觀點認為:建造1比1核動力模式堆裝置&ldo;花錢太多,不值得&rdo;。
以錢三強、彭士祿、趙仁愷代表的專家們則認為,我們沒有反應堆設計和核動力裝置試驗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