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留一手(第1/2 頁)
散宴後,李守義把李元軌、王方翼留了下來,這事得問明白了,平白無故弄這麼大的陣仗,不像是一貫溫和的太子處事方式。
而二人給的解釋卻是聖躬違和,恐時日無多,太子為國家社稷計,早做些準備,手裡有兵權,以免皇權過渡期間波瀾重重。
歷代皇權交替,莫不如此,聖人登基之前,亦有長孫無忌等人,於京內外為此操持,二人都勸李守義不必猜疑,安心握著印符便好,一切有他們操持。
李元軌還掏出了一封太子給他的私信,裡面的內容大體與他們說了一致,的確是為即將道來的登基做準備。
還是有些不放心的李守義,皺眉問道:“真的?”
l李元軌斬釘截鐵的回道:“當然是真的,三郎,老夫可是你曾叔祖,我能騙你嗎?”
李元軌要回定州了,他在河北道為官多年,在此多事之秋,他要回去按住河北諸官,在即將到來的大事之時,為太子爺多盡一份力。
王方翼乃太子所重之將,統兵之能也堪為當世名將,有他輔助李守義統管軍務,整理北方佈防,大抵可以保無虞。
兵權到手了,程務挺那,殺刮存留,就由著代王自己作主。至於武攸宜主管軍需,他是不會再出條子給大軍供給的,所以在消耗完繳獲之前,李守義必須回師晉陽。
那裡不僅是他的治所,還能替他免去擁兵自重的嫌疑,省去言官們的攻訐,更有太原王氏傾力相助,切記務忘。
資訊量太大了,李守義梳理了半天,才理清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事已至此,只能先按二人說的做,待遣人回京,拿到裴談的回信再行定奪。
送走了二位,李守義隨即召見李洽、李越、郭待封、周城、劉昱等心腹。他可不甘心做阿斗,搞什麼“祭則寡人,政由諸葛”把所有的寶都壓在王方翼一人身上。
接受了諸將的道喜後,李守義正色言道:“你們也都看到,時下正是多事之秋,不管是京畿,還是北地都暗流湧動。”
“朝爭不休,連軍隊都免不了被牽涉其中。別看剛才那些都俯首稱臣了,可他們的心裡未必真心服氣,也許誰一招手,就去了。”
“諸位都從戎多年,軍隊裡貓膩,都比本王清楚。把脖子放在別人手裡,本王不能幹。今天晚上註定有很多人睡不著,那你們也都別睡了。”
說著話,李守義提筆寫下數道軍令:著右軍前鋒軍左營副將郭待封晉左軍主將,李洽、李越......,等從旁輔助,節制程部所有軍隊。
改右軍前鋒營左營為中軍戍衛,周城、劉昱為正副統領。至於,諸將的品級,等班師之後,請示太子爺批示,轉兵部再行補授。
郭待封是老牌將領,比李文暕、曹懷舜、竇義昭資歷更深,駱駝死了架子不倒,有他去坐鎮左軍,才能保證不亂,又不使王方翼一家獨大。
至於,都督府的戍衛必須換成自己人,程務挺是不是鐵了心跟著天后,誰能說得清?李守義不想枉殺他,也不想盲信,所以只能如此。
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是真的。聖人的話自然是金科玉律,李守義寧可讓王方翼心裡彆扭,影響團結,也不願意受制於人。
“諸位,本王的身家性命,我北征大軍的穩定,乃至整個北方防務,就都拜託給諸位了。”
郭待封等將見代王起身施禮,趕緊迴避一旁,隨即一同跪下,叩頭言道:“唯殿下之命是從,粉身碎骨再所不惜。”
各自上前接過軍令,諸將立即轉身去辦個人的差事。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所謂投桃報李,這些與李守義在戰場上結下生死情誼的將士,心裡只有代王。
他們的動作是乾淨利索,一掉拖泥帶水的意思都沒有,等訊息傳到敘事的王方翼、李元軌這,人家把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