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對牌!(第1/2 頁)
登封-輔信將軍府
抬頭凝視自己親筆提寫的匾額,李治心中充滿了感慨,曾幾何時他們都很年輕,有理想,有目標,充滿了活力,從來不覺得有累的時候。
可現在,走了這麼幾步,就開始喘了,看來是真的老了,不服老不行啊!制止了隨行的侍衛,李治只帶了薛元超一人,跨進了將軍府的大門。
“老臣李伯瑤叩見聖人。”
“昆宗,你跟朕用得著這麼客套嗎?”
“您是聖人,臣是怎麼逾越犯上。”
恭恭敬敬的請李治上坐後,李伯瑤倒了三碗酒,幾十年的老兄弟了,話不用說的太透,一碗酒足可以解釋一切。
“昆宗,朕能坐上這把龍椅,你功勞不小。只要你放手,朕當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是的,李伯瑤的確立了別人不知曉的蓋世奇功。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大將侯君集等欲意起兵逼宮,事洩,承乾遭廢。
世人都說,是紇幹承基那個胡人,出賣了李承乾。其實不然,訊息洩露的源頭,正是與李承乾關係親密的將作少監-李德謇,也就是李伯瑤的父親。
李伯瑤偷聽到了侯君集與其父,欲斷禁衛軍軍械供給。隨即將此稟告給了對儲位垂涎久矣的李治,又與長孫無忌一通暗中操盤,才讓李治在爭儲之路勝出,入主東宮。
李治至今都忘不了,李伯瑤勸進他的話:煌煌大唐,必得有德之君,豎子李承乾寵幸孌童,何以統帥國家之大業,唯大王可承貞觀之盛世。
捫心自問,李治覺得作為守成之君,他做的並不差,比之劉洵也過之而無不及。他實在想不通,與他親厚的李伯瑤為什麼與他離心離德,以至於用這種方式勸諫。
幹了碗中的酒,李伯瑤嘆了口氣,沉聲道:“聖人,臣能為你做任何事,哪怕帶兵去感業寺,將武氏接入宮。天子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臣理解。”
“可你也別忘了,太宗評價王皇后,佳兒佳婦。她能幫你隨了納武氏的心願,還不夠賢良淑德嗎?”
至於,李治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時刻感到芒刺在背的太原王氏,在李伯瑤眼中就是個屁。
只要李治一道聖旨,隴西李氏丹陽房,就是拼光了,也能幫皇帝得償所願,聖人完全可以換一種溫和的方式處置此事。
可他偏偏選擇了最偏激的方法,來給武氏立威,甚至坐視髮妻被削成人彘,泡在酒甕中,連眼睛、舌頭都剜掉了。人心何其涼薄,才能如此的冷漠,武氏心如毒蠍,何以母儀天下?
在光州的這些年,每一次聽到武后殘害忠良,蠱惑聖人,他與陳政的心就痛一次。年輕人,那個銳意進取的聖人,到哪兒去了呢?
“聖人,你是有過豐功偉績的帝王,廢權臣,收皇權,改良科舉,興農桑,垂衣拱手而治。”
“擒車鼻可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東蕩高句麗,西征西突厥,南撫諸夷,開疆拓土萬里。”
“可你,可你竟然弄了個帝后同朝,甚至不惜殺了上官儀,來滿足武氏的權力心。”
自古以來,有哪個帝王,在活著的時候,能允許自己活著的時候,掌握政權的?難道孝敬皇帝,太子賢,不能幫他分擔國務?拱手將祖宗創立的江山,送給武氏一半。
看看如今的朝廷,有多少官員是武氏提拔上來的,還弄了混稱-北門學士。屁,依著李伯瑤看,那就是禍國之源頭。
為報太宗皇帝知遇之恩,為大唐萬年社稷,為了李治與他的兄弟之情。李治下不了決心,李伯瑤替他下。不得不弄這個天象,把武氏拉下馬。
此時此刻,只要李治點了點頭,明日太陽昇起,武氏的黨羽就會被清理趕緊,又有天象為憑,可以輕而易舉的廢掉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