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 頁)
經濟危機雖然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然而情況並沒有其它國家那樣糟糕,中國政府早已預料到這種結果的出現,因此早有準備,早就在努力減少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間的聯絡。以國產品代替進口品,同時刺激內需,如大量軍需訂購,對臺灣、朝鮮等大量經援。嚴打走私活動,甚至為此出動軍隊。
為渡過經濟危機,中國政府採取的政策從表面上看就是一種倒退,倒退到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不能適應於時代的要求,中國經濟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造成經濟增長率的下降。然而當全球性經濟危機發生之後,人們發現這一政策是正確的,減少與國際市場的聯絡等於減少了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其它國家相比,中國以最小的代價度過危機。從最後的結果看,中國人採取的政策並非簡單的倒退,而是為應對發生緊急經濟狀況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某些人稱之為:&ldo;內部迴圈式自由市場經濟。&rdo;
中國採取的政策並非完全的封鎖,而是有限制與選擇性的封閉。中國聯合多個國家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的經濟圈,朝鮮、蒙古當然是這個經濟圈的重要成員--幾乎是平等的成員國。已經是一片廢墟的朝鮮沒有什麼可以出口到中國的東西,而且朝鮮戰後重建所需的物資基本上從中國進口;蒙古國基本上沒什麼現代工業,要靠礦產從中國換取它所需要的商品。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則是這個經濟圈的次要成員,這些國家有中國需要的東西--石油,石油幾乎是這些國家唯一能出口的商品。長期的經濟制裁讓伊拉克人反美、反西方思想嚴重,很願意向中國出口石油,同時伊拉克人又從中國進口各種商品,中國價格低廉的商品很合的伊拉克人的要求。俄羅斯等國則成為這個經濟圈的準成員,俄羅斯向中國提供石油、木材等,這是中國所缺少的東西,還有軍火,中國軍隊對俄羅斯的軍火很感興趣。
&ldo;內部迴圈式自由市場經濟&rdo;並非絕對封閉的,只是在儘可能的輸入的同時減少輸入,基本政策是:除了中國自已無法解決又必需的商品之外的商品全部列入禁止進口的名單。為執行這一政策,不惜讓消費者採購質次價高的商品,也不增加進口。如:酒類被列入非必需品的名單之後,法國產的葡萄酒從中國人的餐桌上逐漸的消失了。這當然引起許多國家的不滿,然而中國根本無視於這些意見,由此引發的貿易戰或經濟制裁也毫不在意,理由是現在處於非常時期。
嚴格限制輸入的僅限於是商品,對於資本輸入並不限制,甚至是鼓勵。由於受美元貶值的影響及全球性經濟鋮機的影響,世界金融市場的數以萬億計的流動資本急於尋求一個&ldo;避風港&rdo;,中國經濟這邊獨好的情況立即吸引了其中的不少金融資本。
來自海外的投資尤以臺灣為急切,因為此時的臺灣經濟是最糟糕的,不僅外資紛紛撤退,臺灣本地的商人也急於將手中的財產轉移到臺灣之外的地方,可是臺灣當局對此加入嚴格的限制,以避免資本的流失,唯一可合法轉移的地方是大陸,依據停火協議,臺灣與大陸間的貿易活動屬於國內貿易,因此臺灣當局無法有效的阻止資本流向大陸。大陸人則出人意料的得了記憶力減退的病,戰爭時期將所有臺灣人列入&ldo;臺獨分子&rdo;的名單,然而戰爭一結束,又一下子將這些忘記了,還如戰爭之前那樣對待臺灣人。一個臺灣商人這樣評述他在大陸的感覺:&ldo;除了臺商這個身份不如以前那樣引人注目之外,我沒有感覺到任何與以往不同的地方。&rdo;正因如此,臺灣人將放心大膽的將手中的資本躲開臺灣當局的阻撓轉移到大陸。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正為解決臺灣問題進行準備。國慶活動一結束,俞登即趕到南京上任,與關蒼海順利完成了交接,他立即著手上任之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