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寺靄見孫中山靈位,蔣介石熱淚盈眶地向國父之靈報告他生前統一中國的願望已經實現。
孫中山晚年在國民黨中的作風近似於獨裁,但國民黨是由孫中山一手建起,孫中山在黨內
具有無人可比、不可動搖的威望。汪精衛則是國民黨內民主派的代表,汪精衛接班後,改
組國民黨建立了新的集體領導體制,也得到了國民黨人的擁護。然而蔣介石上臺後,卻要
學孫中山獨攬一切的獨裁作法,但蔣介石本人又沒有孫中山那樣的巨大威望,所以蔣介石
挾軍隊搞軍事獨裁的做法,在國民黨內引起了極大的反感和反對,這也是後來國民黨內部
激烈鬥爭頻繁不斷的主要原因。
這次汪精衛反蔣失敗,雖然與汪精衛拘泥於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沒有把握好國民黨內部反
共的呼聲,搞反共過於遲緩有關,但最根本的還是在於汪精衛沒有一隻效忠於他本人的軍
隊,無法制止各路軍人的擁兵自重,無法建立中央政府的有效權威。在具有&ldo;槍桿子裡面
出政權&rdo;歷史的中國,汪精衛這樣沒有軍隊背景的文人政治家,要想遏制蔣介石的軍事獨
裁,自然是非常艱難的。
第二部分之五:護黨救國運動
1927年12月中共發起廣州暴動之後,汪精衛發表了引退政界的宣告,和陳璧君一起
前往法國。汪精衛一走,國民黨中失去了政治上能夠制約蔣介石的重量級人物,蔣介石又
開始獨攬大權。1928年2月,在蔣介石的主持下,國民黨召開了二屆四中全會,統一
了國民黨各派,使持續了半年之久的國民黨黨內鬥爭暫時告一段落。蔣介石統一全黨後,
於1928年4月重新開始北伐,這次北伐軍進軍非常順利,除了在濟南和日軍發生小規
模衝突以外,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擋,僅僅兩個月後的6月8日就攻佔了北京,宣告北伐
成功。
蔣介石這次北伐之所以非常順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得到了英美等西方諸國
的支援。在前一次北伐時,蘇聯支援國民黨,而西方諸國支援北洋軍閥。蔣介石於192
7年4月暴力反共以後,西方諸國開始放棄對其他腐敗軍閥的支援,轉而支援蔣介石。蔣
介石統一中國之後,美國帶頭承認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其他西方諸國不久也承認了南京政
府,使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成為被國際上公認的合法政府。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戰敗後從北
京逃往奉天的途中,被日本關東軍陰謀炸死。張作霖死後不久,繼承父位的張學良宣佈&ldo;
服從國民政府,改旗易幟&rdo;,新疆的楊增先不久也宣佈效忠國民黨政府,使中國在軍閥混
戰了十幾年後,首次出現全國統一的局面。
按照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的設想,在武力統一中國以後,要在中國建立一個民主政治的國
家。作為孫中山政治思想中核的三民主義:&ldo;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rdo;,把建立
民主政治作為中國革命的三大目標之一。但孫中山並沒有準備在革命成功後立即在中國實
現民主政治,而是要經過&ldo;軍政,訓政,憲政&rdo;三個階段逐步實現民主化。&ldo;軍政&rdo;階段
是指在軍事革命時期,由革命軍的軍政府實行獨裁的&ldo;軍法之治&rdo;,這時既沒有憲法也沒
有議會。在軍政府的軍事統治下,用暴力推翻反革命政權,建立以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