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1/2 頁)
第三十二章 舌戰(二)(求收藏求推薦!)
鄭文奎聽了,一時為之舌結,丁一卻不放過他:「宋時百姓雲『金有狼牙棒,宋有天靈蓋』,我看永章兄的擔心,大至也是如此吧?若是兄臺覺得這說得通,不如教兵部撤了天下兵馬,省下無數錢糧,別說壓馬價,便給他兩倍三倍又如何?這養兵的錢糧反正在兄臺眼中是一丁點用也沒有的,咱們便如此做就好,四夷誰來索要,就盡數予他們就是。」
鄭文奎聽著連連搖頭,只是說:「學生卻不是這意思……」
「那麼永章兄的意思,是無用的兵馬照舊養著,四夷來索要錢物盡數給予?我大明有個聚寶盆,裡面有取不盡的錢糧麼?或者永章兄應該去問問戶部,到底大明每年有多少節餘?」丁一每一句話都說得極慢極清楚,邊上那些士子也聽得分明,「只不過就算大明真的有個聚寶盆,學生也仍然會壓下馬價,盡餘所能去壓,若是可以,一毫錢也不要給。」
不論是面前三人還是邊上一眾士子,都鬨然色變,但丁一併沒有給他們指責自己的機會,他抬眼望著這舉監生,穩穩地說道:「餘,是漢人。兄等或不是漢人,自然無丁某的顧慮,但丁某如面對狄夷做那奴顏婢膝之態,恐家祭之日,難對祖先。」
沒錯,就是皇漢理論。
不是覺得皇漢理論是對的,而是要在這個時代,在被打上閹黨烙印之後翻身,就得佔據道德制高點,那麼皇漢理論絕對就是最為合適的論調。
如果說其他原因比如蔭監例監之流,或還有土官土知洲的子弟,這些舉監生,哪個不是漢人?被丁一這麼丟擲皇漢論調,一時間卻是許多人便失了聲。最激昂的鄭文奎也無語低頭,用力地捏著手中茶盞,似乎把茶盞捏碎了便能解決這問題也許。
這時陳獻章輕咳了一聲,卻對丁一拱了拱手笑道:「如晉兄所願確是有幾分道理,但雖知『國雖大,好戰必亡』……」
「公甫欺我!後面還有半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並且敢問公甫,此典出所處?」丁一很客氣與他對答,只因這位並不咄咄逼人禮數周到。
「出自《司馬法》,仁本第一……」
「何時成書?」
「據考,應是戰國……」
丁一笑了起來:「莫非公甫與諸位,是學著春秋戰國的賢人,打著是『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的心思?敢問諸位是看好哪一株木?可能告知學生麼?瓦刺麼?」
良禽擇木而棲,後面還半句叫做賢臣擇主而事。
這話就是誅心了,卻是指責他們準備叛國了。
眾人不禁又是被嗆得一愣,丁一真不知道剛才那句話出自何處?穿越之前他的確不知道,但在發問的時候,他卻是十分清楚。因為這二十幾日丁一翻了許多經書,尋章摘句為這皇漢理論做支撐,對於官員、士子、百姓有各種不同的應對方案,他們可能的反應,也在丁一的推敲之中,當然丁一現在不可能把各種人等可能的反駁都推出來,因為他對經書確實不熟,這也是一開始他不說話的原因,去跟這群舉監生比引經據典?那腦子怕不是進水了,而是進糞了。
他尋找一個合適的契機,然後控制節奏,慢慢把話題引入他已準備好的方案之中。
「諸位非是漢人後裔,丁某也不敢怪責,只是丁某卻從不曾生起擇木而棲的念頭,所以丁某隻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丁某也從不敢叫他人為我去死,但丁某敢於去死,若瓦刺犯邊,丁某便投筆從戎!如此,不過一個漢人後裔的心思,諸君是不能懂的。」
鄭文奎那額角青筋跳得怕人,教人害怕他會不會下一刻血管爆開,此時聽著丁一又第三次說他自己是漢人,所以其他人不懂他云云,鄭文奎便實在忍耐不住了,拍案而起:「好,明犯強漢雖遠必誅,若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