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這麼一段往事說將出來,丁一算是明白為何張輔根本不理他這個記名弟子的後人了。不是不願也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丁家是什麼?建文餘孽啊!
丁一聽著卻就問道:「王振呢?他不清楚這裡面的來去?」
「他?他當年算是哪根蔥?只不過丁大哥看他一個同鄉的讀書人,在江湖上混得很不好,所以不時接濟他、給他撐面子罷了。就當年他在江湖上的地位,哪裡有資格知曉這等樣事?現今他倒真是權傾天下,是否知道舊事老奴便不清楚,當年他必定是不曉得的。」
其實就算曉得,王振和張輔還是大大不同,司禮太監再怎麼強橫,總不可能世襲吧?
英國公這麼大一家,卻就不得不想想了。
但那張輔又約了忠叔初十帶丁一去串門?
老管家笑道:「少爺你想差了。不是張老俠不敢照拂丁家,丁家卻是沒有被歸入建文餘孽,成祖雖有誅人十族的狠辣,但對於當時幫過手的還是沒忘施恩,例如定國公;丁大哥畢竟當年可以下手但沒有下手,成祖原也是有封賜的,只是老爺性子倔,老奴勸了他許久,終於還是掛印而去埋名隱姓……老爺退隱之後,張老俠是尋過幾回的,但老爺終是不願與他相見……」——————————————————
第四十章 熟人(二)(求收藏求推薦!)
這樣倒就生動起來了,丁一也算弄明白了,這丁父就是一個江湖大豪,真實歷史上江湖人哪有不想當官的?扯吧!武俠小說裡的抗元英雄張三豐,就做過元朝縣令,在《玄要篇自序》題的是:「元邋遢道人張玄素三豐自序」、《自題無根樹·賣花聲》題的是:「明洪武十七年歲在甲子中和節,大元遺老。」更不要提歷史上的丘處機招安過紅襖軍,為成吉思汗掌管天下道教。
所以建文在朝時丁父就是忠於建文,在江湖上當「自乾五」看能不能弄個公務員;到了永樂成祖封賞下來,這江湖大豪又不是方孝孺,自然就是高高興興去做官了。大約是做著官之後覺得不如在江湖上過得快意——丁一以為良心發現覺得對不起建文而辭官的可能性,基本是零的,又沒做過建文的官,有什麼好內疚?所以就辭了官去,張輔找上這記名弟子大約是要平安南吧,丁父只是不會做官,又不是傻瓜,安南那叢林作戰哪裡是好玩的?所以自然就不願相見了……
「是徵安南時這位英國公才派人去容城吧?」丁一低聲對老管家問道。
這話倒讓老管家吃了一驚,因為就丁一是絕不可能知道這事的,但他怎麼說得出來?他卻不知道無中生有胡拉亂扯是小說家的天賦,但從蛛絲馬跡拼湊出一個大概的案情,卻便是刑警的基本功了。
「是,找了三次。」忠叔發現自己越來越看不透少爺,但他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了丁一的問題。漸漸地他也不再把丁一看成需要他照顧的後輩,儘管在殺機當前時例如遇著刑天的情況下,他仍然會下意識的這麼做。
丁一笑了起來,現在可以確定的就是張輔絕對是條老狐狸,不然為何三次都是到了徵安南這種隨時會死的情況下才來找這記名弟子?平時有空喝茶吃包時不來找這位記名弟子?而丁父大約生前真的很能打,要不這位英國公也不會一到要徵安南就來尋他。
這麼說來,張輔讓自己初十過府,絕對不可能是看在什麼記名弟子的後代份上。
他想讓自己辦事,辦對他有利益的事。
丁一便笑了起來,他並不怕別人想利用他,因為這恰好說明瞭自個有了被利用的價值。他抬眼透過垂柳望向碧空,對忠叔說道:「這陽光明媚,煞是醉人。」
「少爺說得極是,這天氣是好的,便是殺了人也不會太鬱結。」忠叔在邊上附和丁一的話,只是聽上很有些不是味道,接著他又說,「少爺交給老奴的那些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