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在隨李世民的東徵西戰中,房玄齡每到一處,十分注意蒐集當地的民情習俗及前代的文獻資料,為他以後制訂決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在平定各地的起義軍以後,房玄齡被李世民封為臨淄侯,升任為秦王府記室,掌管一切軍政文書,有許多檔案需要他親自起草,他才思敏捷,文辭優美,氣度恢宏,史書上稱他&ldo;在秦府十餘年,常典管記,每軍事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瞻,初無稿草&rdo;。
後來,太子李建成在唐高祖李淵的支援下與齊王李元吉聯合,共同迫害秦王李世民。一次,李建成請李世民赴宴,於酒中置毒,李世民飲後腹中暴痛,被送回家裡,嘔血數升才保住性命。還有一次,李建成借陪父皇打獵的名義,特意為李世民準備了一匹烈馬,等到李世民騎馬追逐一頭麋鹿時,烈馬狂性發作,把李世民甩出了一丈多遠,差點摔死。後來,李建成又與李元吉密謀,準備在替李元吉出征餞行的宴會上殺死李世民。兄弟相殘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房玄齡極力主張當斷則斷,先下手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房玄齡等人的極力催促下,李世民在秦王府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在玄武門埋伏兵馬,趁李建成上朝之機殺死他。
在&ldo;玄武門之變&rdo;中,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當了太子,不久又當了皇帝。
李世民當了皇帝後,曾經論功行賞,史書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記載,茲摘譯如下:
九月二十四日,皇上親自確定了長孫無忌等人的爵位、封邑,叫陳叔達在殿下唱名宣示給大家,並且說:&ldo;我敘定你們的功賞,可能有不恰當的,應該各自談談。&rdo;當時,諸將爭功,亂鬨鬨地鬧個不停。淮安王李神通(李世民的叔父)說:&ldo;臣在關西舉兵,首先響應起義的大旗。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專靠耍筆桿子,功勞在我上面,我心裡不服氣。&rdo;皇上說:&ldo;叔父雖然首先響應起義舉兵,大概也是為了免禍。後來,竇建德吞併山東時,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度叛亂來攻,叔父又被打得望風而逃。而房玄齡等人如同張良一樣運籌帷幄,坐在那裡就安定了社稷,論功行賞,本來該在叔父的前面。叔父是國家至近的親人,對於您,我還有什麼可以吝嗇的呢?只是不能憑私情而隨便封賞罷了。&rdo;諸將這才說:&ldo;皇上真是公道極了,即便是對淮安王,也沒有私心,我們難道還敢不安分嗎?&rdo;於是都心悅誠服。
------------
11兩個開國宰相(3)
------------
公元630年,即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第四年,房玄齡被提升為尚書左僕射,行宰相之職,在其後的近二十年中,他一直連任相職,直至七十歲病逝。
在任相職期間,房玄齡可謂至忠至勤,而且成績卓著,堪稱能相。史書上這樣稱讚他:&ldo;任總百司(總管政府中的各個衙門),虔恭夙夜(日日夜夜地謹慎虔誠地處理各類問題),盡力竭節,不欲一物失所(不讓一件事辦不妥當)。&rdo;
在選拔人才方面,房玄齡十分謹慎。唐太宗曾經說過:&ldo;選用官吏是一件不可掉以輕心的事,用一君子,則許多君子就會慕名而來;若用一小人,許多小人也就會鑽營而來。&rdo;房玄齡知人善任,常向太宗推薦合適的人才,委以重任。
太宗的太子李治的府中有一位太子右衛率(主管太子的保衛),名叫李大亮,房玄齡很看重他,說他為人耿直,有西漢忠臣王陵、周勃的氣節,可委以重任。不久,李大亮就被任命為房玄齡的副手。房玄齡在用人方面,既不拘一格,又不求全責備,能夠揚其長而避其短。但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他也寧缺勿濫,決不做濫竽充數之舉。如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