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決堤(第1/3 頁)
運河鎮。
凌晨時分。
順平縣新任知縣褚文行,率領著自己的五百親兵,正在上游的堤壩旁,連夜修補堤壩。
褚文行今年五十四歲,原本是陽城一位落魄書生,去往乾國皇城趕考途中,意外得到一本修行法決。
法決並不高明,褚文行開始修行的年紀也比較大,最終只修行到三品修為,就再無寸進。
不過褚文行文采不錯,勉強中舉,又陰差陽錯之下,入了軍中。
憑藉自己熟知兵法,從軍十幾年,立了一些功勞,勉強坐上了校尉一職,手掌五百兵。
褚文行雖說年紀比較大,又有些書生文氣,但從軍之時,與手下士兵們同吃同睡,深得士兵們的敬重。
卻因不屬於任何一方勢力,無人舉薦,再無升遷的機會。
直到陽城郡順平縣知縣空缺,正好褚文行乃是陽城人士,就將他平調至此。
為了幫助他更好的推行政令,舉薦之人還特意請了陛下聖旨,恩准他帶領自己五百親兵上任。
而此刻,他還沒有到順平縣上任,就聽聞運河鎮連下幾天暴雨,擔心運河決堤,提前趕到此處,治理水患。
只是沒有縣令掌印,他使不動運河鎮的鄉長,調動不了運河鎮的徭役。
如今只能依靠著自己手下的五百親兵,勉強修補一點運河的漏洞,卻是杯水車薪。
“師爺去迎接荊鏢頭了,怎麼還沒來,要是今日再來不了的話,無法發動徭役,運河可就真的決堤了。”
褚文行一邊和親兵們抬石料,一邊焦急的張望著。
正在這個時候,紛亂的堤壩遠處,十幾匹快馬踩著泥濘的道路,快速奔來。
“大人,師爺和荊鏢頭他們來了。”一位斥候親兵遠遠地就發現了來人的相貌,向褚文行報告道。
褚文行立即迎上前去,荊守東等人來到不遠處,紛紛下馬前來。
“見過褚大人。”
“大人,我來遲了。”
褚文行焦急道:
“掌印帶過來了嗎?”
“帶過來了。”
師爺立即從懷裡掏出知縣掌印。
“好。”褚文行並未接過,而是高聲道,
“師爺,我現在命你帶領二十人,去找運河鎮鄉長,讓他發動徭役,前來修堤。他要是敢抗命,格殺勿論。”
“是,大人。”
師爺立即點了二十名親兵,也顧不得讓親兵換下滿是汙泥的衣服,就這麼向著運河鎮出發了。
褚文行又問道:
“這一趟辛苦荊鏢頭了,不知這一路是否平安?”
“路上被震天武館的人糾纏了一次,幸好遇到一位有著通天本領的貴人,有驚無險的度過···
“最終我們離開象山鎮後,又日夜兼程趕了兩天,在順平縣外遇見了師爺,這才得知您在此處,又花了三天時間,才趕過來。”
荊守東將遇見林杞之事一五一十的訴說出來。
褚文行驚訝道:
“世間真的有如此大神通之人?下次要是遇到,本官一定要當面言謝。”
“大人,我看您已將五百軍士全都調來此處,那順平縣?”
褚文行嚴肅道:
“運河決堤在即,已管不了那麼多了。”
荊守東此次押送的貨物,正是順平縣新任知縣褚文行的掌印。
順平縣有一位豪紳,家中排行老四,人稱王四爺。
王四爺起源於四十年前天下動亂之時,當時叛軍過境,順平縣民不聊生。
而王四爺的三位哥哥在叛軍中擔任著不小的職位,叛軍過後,唯有王家毫髮無損。
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