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楊廷和怏怏地退朝了,嘉靖皇帝本想治他的罪的,可看到楊閣老臨別時佝僂的背影,就想起了坊間傳聞,他在回家的路上,常有當年被裁汰的錦衣衛冗員持刀欲刺殺他,於是便起了憐憫之心,就打定定主意:好,就讓他回老家安享晚年去吧!
楊廷和要離京走人了,那些忠實的追隨者都來送行,許多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特別是那個吏部侍郎何孟春,他竟然傷心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兵部尚書金獻民和大理寺少卿徐文華等人也依依不捨。兒子楊慎更是憤憤不平,認為嘉靖皇帝是過河拆橋,兔死狗烹。
何孟春滿臉淚痕地說:&ldo;大人,您走了,我等就沒有主心骨了,以後怎麼護大禮啊!&rdo;
眾官也說:&ldo;是啊,您走了,我等怎麼辦啊!&rdo;
楊廷和深受感動,他激動地說:&ldo;老夫原以為,讓皇上結婚,他就會迷上女人的,就不會再提議大禮之事了的,沒有想到他結婚後還變本加厲唉,老夫走了,諸位不要害怕,還有蔣冕、毛紀等大人呢!護禮一事,汝等可請教於他們。雖皇上有了張璁、桂萼、席書、方獻夫等人的支援,可他們只不過是烏合之眾,還是我們人多勢眾啊。哎,老夫走了,護禮重任就落在諸位的肩上了,老夫拜託諸位了!&rdo;
眾官都說:&ldo;大人放心,我等一定護禮到底,不枉大人多年的栽培!&rdo;
楊廷和帶著家人,一路顛簸,回到了闊別數十年的老家新都。
楊廷和走後,蔣冕接任首輔之職,內閣仍然掌握在護者派手中。
朝庭裡的&ldo;大禮儀之爭&rdo;爭得火熱,民間黎庶也非平靜。
話說那在蘇州府吳江縣盛澤鎮做綢緞買賣的趙三郎,還了銀子與那村夫孫貴,孫貴感激不盡,得知趙三郎是做綢緞生意的,就說:&ldo;小人原來的東家,原也是一個大戶人家,家有好多部織機,請有幫工僕傭也不少,不想去年將主家的相公故去了,留下一個娘子和一個幼子。那娘子本來平素只司家務,不會計較蠶桑綢緞諸勾當,於是便將那養蠶織絲的生意停了,家裡尚有許多綢緞未能出脫。官人要是有意,小人願意引官人去看看。&rdo;
趙三郎正求之不得,心裡歡喜,便高興地說:&ldo;那就有勞孫兄了。&rdo;
孫貴引趙三郎到了那戶人家,果然,那家尚存綢緞甚多,那主家的娘子二十六七歲,卻滿臉憔悴,顯得蒼老。那娘子說:&ldo;前年大旱,去年又洪災,桑樹葉減少,奴家相公為桑葉與鄰莊張大戶發生爭執,不想被張家人活活打死,留下奴家孤兒寡母,因奴家一直在縣衙告狀伸冤,才誤了綢緞買賣。&rdo;
趙三郎驚詫:&ldo;為區區桑葉就要了一條性命?&rdo;
孫貴說:&ldo;為一條小小蠶寶打死人的也有。&rdo;
趙三郎與那娘子講好價格,雖然比去年要昂貴,可比鎮子上牙行裡的的廉價多了。趙三郎將那娘子的綢緞全買下了,弄到鎮子上轉手就猛賺了一大筆銀子。因連續兩年受旱災與水災的影響,鎮子上不少牙行關門大吉。趙三爺低價盤下一家牙行,請了主管,僱了夥計,自己做起了東家。
到了嘉靖二年春,蘇州風調雨順,雖有因去年導致的饑荒,但蠶桑豐收。鎮子周圍商家農戶又開始有絡緯機杼響了起來,家家戶戶織出的綢緞又有堆積,於是,盛澤鎮又四方商賈又陸續雲集。有遭災重的人家,沒錢開不了機,趙三郎有銀子,就資助了幾家老主顧,先下了定金,讓人家開了機。自然,人家知恩圖報,因而他經手的那綢緞就價廉物美了。趙三郎賺了大錢,便想起了家裡的娘子,已經離家兩年了,不知娘子可還安好?於是託那主管管理牙行,留下那福兒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