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1/2 頁)
陳堯叟也是奇道:&ldo;為何恩師卻是言,你對吐蕃用兵,有莫大功勞,你可是在咱陳府,從未上過戰場啊。&rdo;
陳堯諮笑道:&ldo;我可說出,但可不能相告父親,要不然,我又得挨訓了。&rdo;
陳堯佐笑道:&ldo;你什麼時候怕過父親訓斥了,就是有,還不是娘親護著你。&rdo;
陳堯諮心想,這廝還真是厲害,居然連挨罵都免疫,還真是油鹽不進的傢伙,但我卻是不同,咱們也算有臉面之人力,傳出去,豈不讓人笑話。想及於此,道:&ldo;二哥,咱們三兄弟在這南部縣,也是有名有戶之人吧。若是這傳揚出去,你讓小弟我怎麼在這街坊四鄰混跡。&rdo;
陳堯佐細想了一下,笑道:&ldo;三弟此言也是,咱們三兄弟也要注意言行了。&rdo;
陳堯諮笑道:&ldo;這形象問題當然重要,如大哥,聽前幾日娘親念及,要給你尋戶人家,你說這不注意能行嗎?&rdo;
陳堯叟聞此之言,頓時俊臉如豬肝,紅紅的道:&ldo;娘親,卻、卻是操心太早。&rdo;
陳堯佐笑道:&ldo;你卻還未告知,怎生與吐蕃之戰扯上關係了。&rdo;
三人邊是談笑,已是燈火清明,兩人聽聞他的境遇,皆是稱奇。
第三十六章 月上柳梢頭
陳堯諮在得到兩人的應聲,便把自己與柳開的引薦,與範寬的初次相逢、題詩相和、畫贈佳人為之道來,提及吐蕃之戰和,陳堯佐卻是疑惑了,道:&ldo;平日你,只知你帶著些頑劣小孩翻牆擱院的,卻沒想這也有如此妙用。&rdo;
陳堯諮聽聞此語,不覺雙眼一翻,咬牙切齒反擊道:&ldo;真是沒文化,真可怕。&rdo;
三人正是笑鬧之時,小廝跑了過來,笑道:&ldo;大少爺,香燭已是備好,老爺讓小的請三位少爺過去。&rdo;
正月初一,也是新年伊始,依照這裡風俗,便是要夜擺香案,全家老小祈祝上蒼,盼得這年家和幸福。陳堯諮三人來到院子,只見父親、母親皆是在場。陳馮氏見陳堯諮到來,向他招手道:&ldo;嘉兒,你歸來。&rdo;
陳堯諮走了過去,笑道:&ldo;娘親,可有吩咐。&rdo;
陳馮氏理了理他略顯凌亂的衣衫,道:&ldo;一會祈祝上蒼,定要誠心,為娘昨年便是相求,讓你得以收起頑劣之風,今年便得靈驗。一會,你可要誠心祈祝,為娘也算欣慰了。&rdo;
這陳馮氏慣壞他,還真是如此,似是求神拜佛的也在保佑著他。陳堯諮心中溫暖,輕聲的道:&ldo;娘親,孩兒知曉。&rdo;
陳馮氏笑著看了看他。
陳省華道:&ldo;時辰到了,都好生祈祝吧。&rdo;陳堯諮便走到陳堯叟身邊,站在陳省華身後,才仔細的看這情景,院子裡擺著大香案,三隻大紅香正燃燒著,供果、祭品也是滿滿香案,幾人對著香案微微沉眼鞠躬,才算是完事。
新年總是隨風易逝,佔歲、貼畫雞、祭財神、吃七寶粥、順星……走走幾日便是元宵佳節。
據傳,元宵節卻是始於漢武帝,名臣東方朔去給漢武帝摘花,見一宮女欲投井,東方朔好奇,便詢問其緣由。這女名曰:元宵,乃是常住深宮思念親人而不得,欲投井而自裁。
東方朔足智多謀,便奏請漢武帝,言:正月十五乃火神降世,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ldo;武帝詢問計策於他,他便言,素問火神喜吃湯圓,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