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第1/2 頁)
宗燻欲哭無淚地望著政宗,臉上露出下以為然的表情。
&ldo;我們這些凡人的智慧,終究是愚不可及的。如今除了拜託你之外,我已無計可施了。不過,在你的堺地完成之前,我可不希望我的堺地飛走了。&rdo;
醉態可掬的政宗意氣風發地點頭說道:
&ldo;我知道。現在我覺得自己就好像坐在大船上一樣,心情格外地舒暢、愉快。你放心吧!一切都交給我了,宗燻大人。&rdo;
五
在韓諸將回到日本國內,是在十二月上旬左右。當班師回朝的命令於十一月二十三日抵達時,所有的在韓部隊正因陷入苦戰而不得不集結於釜山。之後,士兵們依序乘船返回博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士兵們才得知秀吉已經病故的訊息。當然,主將們早就知道了這個訊息,但是為免軍心動搖,因而奉命不得對外洩露。
自文祿元年開始,歷時七年的遠徵,至此終於告一段落。不過,如果秀吉仍然健在的話,則恐怕他們誰也拿不到一紙感謝狀,更別說是論功行賞了。最令在韓諸將感到氣餒的是,除了灰頭土臉地自韓撤退之外,他們還必須耗費心力去重建荒廢已久的領地。
為了儘快恢復往日的規模,各領主竹無不橫徵暴欽,以致民眾不堪負荷而四處散逃。但是,也正因為過於貧困,所以諸藩根本沒有餘力起兵反叛或進行暴亂。
諸將們原本打算回到國內以後,即返回自己的領國。
然而,石田三成卻不許諸將直接回國,而命他們上京當面向秀賴報告。
三成之所以要這麼做,主要是為了讓諸侯們產生他是當今豐家主人,也就是天下第一人秀賴身邊最忠實的執政之印象。
這就好像現代社會中一些官僚、政治家的形式主義作風一樣,往往將重心投注在為自己塑造形象之上。當瞭解到這一點以後,政宗不禁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ldo;治部少輔真是個笨蛋,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難道他不知道此舉無異是自取滅亡嗎?&rdo;
當諸將們穿著破舊的戎裝相繼返國時,時序已經接近正月。他們心中所急於知道的,是自己領國之內是否安好及家中的情形,然而三成卻特地命他們來到大坂。結果,他們所看到的是什麼呢?……
映入他們眼中的,是太閤死去之後顯得過於豪奢的伏見城。
按理這座城應該會因太閤的死而陷於一片愁雲慘霧當中才對,但是如今卻顯得比以往更加氣派、豪華。至於身為未亡人的澱君,則不但臉上毫無悲悽之色,甚至還濃妝艷抹,打扮得花枝招展。而少主秀賴的身邊,也圍繞著一群庸俗脂粉。站在秀賴身旁的石田三成,則露出一副已將少主納為囊中物般的神色,得意洋洋地俯視諸將臉上訝異的表情。
就在這時,三成突然指示年僅六歲的秀賴告訴諸將:
&ldo;你們辛苦了!&rdo;
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秀賴在三成的授意下所說的謊言。
剛從荒涼、充滿血腥的戰場歸來,卻意外地發現京師的豪奢、頹唐較以往猶有過之,諸將內心的氣憤、不平可想而知。更令他們感到失望的是,直到返回國內以後,他們才知道太閤的命令居然遭人蓄意扭曲。
&ldo;這是怎麼回事?太閤明明命令我們死守,但是這個小人卻告訴宇喜多和毛利等人立即班師回朝,到底哪一個才是殿下的命令呢?&rdo;
當然,諸將必然會問及秀吉的病情。然而,自五月五日以後,太閤就幾乎再也沒有見過任何人:換言之,一切的命令和指示,全都出自三成之手。
此外,還有傳聞指稱三成經常在半夜潛入澱君的宮殿,與她一起飲酒作樂&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