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1/2 頁)
第三十二章
春分時節,天氣暖洋洋的,太陽從淡白色的雲陣中放出平和的光線;田野裡長出綠茸茸的紅花草和油菜;紅花草開著淡紅色的花;油菜花金黃燦爛;滿山遍野,杜鵑怒放,紅的黃的粉的,交相輝映。
這時期,大地復甦,河水解凍,蛤蟆、鰍魚、鱔魚、鯽魚都在水田和溝渠裡活躍起來。一群群的鴨、鵝,清早從籠裡走出,奔赴田野、水塘;傍晚,它們大腹便便地一搖一擺地又踏上歸途。牛羊相呼,結伴而行。大地充滿了活力。
這裡在紅色政權建立之前,大部土地集中在地主手裡‐‐多的到百分之八十,少的也佔百分之六十,農民租種土地,勤勞耕作,也得不到溫飽。工農兵政權建立後,農民平分了土地,深耕細作,放心下肥。農忙時期,不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只要有紅軍或黨政機關駐紮的地方,就得到了他們的幫忙。農民除了供給紅軍以外,還有餘糧釀酒、餵豬、養雞、養鴨。一天三餐,早晚還有糯米甜酒。青年和兒童,模仿紅軍的裝束,戴軍帽,打綁腿,儼然是紅軍的預備兵。青年婦女,戴著青色或藍色的頭巾,赤著大腳,和男子一樣打柴割草,下田做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閒暇的時候,的跳舞,唱歌,遊戲;她們欽佩紅軍的英勇,羨慕紅軍的光榮,有的和紅軍交朋友或戀愛,有的鼓勵丈夫、哥哥、弟弟去當紅軍。
老百姓熱愛自己的軍隊,踴躍參軍。還在井岡山時代,很多人參加朱毛紅軍。一九三○年,組織一個小師,編入黃公略的第三軍,參加長沙大會戰。以後有許多人參加紅軍第五軍、第七軍和二十軍。至於羅霄縱隊,絕大多數都是這個地區的人,他們生長在這裡,向東南西北出擊,疲勞的時候,就回紅區來休息。他們把自己的心魂,寄在赤色區域這個大家庭中。雄壯的蘇區!美麗的蘇區!豐饒的蘇區!自由而幸福的蘇區!
羅霄縱隊經過幾個月的奔波之後又回到了蘇區。蘇區人民喜氣洋洋,有的來找丈夫,有的來看兒子,有的來會兄弟。送慰勞品的,唱慰勞歌的,給紅軍洗衣服補破爛的,一隊隊,一群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你來我往,絡繹不絕。
北鄉區政府設在村中大祠堂內。祠堂門口是塊不大的草場。進了大門,橫過走廊,是一塊十五六步見方的院場,左右為廂房,上面是祠堂正殿。農忙時節,本來應該人少,但這幾天祠堂裡熱鬧得很,送蔬菜的,擔豬肉的,還有提著雞蛋的,帶著油炸豆腐的,來了一批又一批。區政府的工作人員都出動了,清點數目,接收東西。把一個本來不大的場院擠得水洩不通。
從村子西面來了一群婦女,頭上戴青色或藍色頭巾,手中拿著木槌,有些帶了胰子,有些帶著皂角和茶楂餅。為首的是個青年女子,齊眉短髮,一束劉海整齊地排列在額前,濃眉,丹風眼,大眼睛下的兩酒窩平添了她女性的魅力。同其他婦女一樣,她手中也拿了木槌,頭戴著青色頭巾,不同的是頭巾略往後繫著,一朵鮮紅的杜鵑花插在左邊頭髮上,在紅花映照下,她面色紅潤,容光煥發,一雙有神的眼睛更顯得神采奕奕。她就是餘貴秀,作戰參謀馮進文的未婚妻,不過,這秘密尚未公開,知情者僅幾個人。快到村口,餘貴秀越發走得快了,士兵們站在村口,自動地列隊歡迎,還有的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餘貴秀聽見有人在小聲說話:&ldo;領頭的是餘隊長,餘貴秀!&rdo;
&ldo;是啊,有名的支前英雄。&rdo;
&ldo;聽說同我們馮參謀是一個村的。&rdo;
&ldo;喝,關係還不錯!&rdo;
她知道這裡有熟人,但不知是誰。昕到議論他們之間的關係時,臉唰一下紅到耳根,更不敢抬頭細看了。
&ldo;餘隊長來了,餘隊長來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