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第1/2 頁)
蘇軾輕輕一笑:&ldo;舉手之勞不足掛齒。&rdo;待爐上水二沸之時,王安石取了陽羨茶便烹煮,卻見那水中氣泡連結,茶葉翻騰,王安石也是飲茶的高手,問蘇軾道:&ldo;子瞻這水可是取自瞿塘中峽?我看怎麼不象是中峽之水?&rdo;
蘇軾道:&ldo;實不相瞞,那瞿塘峽一帶兩崖對峙,中貫一江,真箇是水如瀑布,舟似箭發,我睡了一夜,那船兒已過瞿塘峽。本欲回舟取水,奈何江流湍急,逆水行舟實在艱難,況且那舟子說三峽相連並無阻隔,上中下峽之水,是一般模樣,不分好歹,這才在下峽取的水。王兄怎就看的出不是中峽之水?&rdo;
&ldo;我雖不曾到過三峽,卻知峽水之性,《水經補註》雲:上峽水性急,下峽緩,惟中峽緩急相半。太醫院官乃是明醫,知老夫乃中脘變症,故用中峽水引藥。此水烹陽羨茶,上峽色濃,下峽色淡,中峽濃淡之間。你看這茶色半晌不見,自然是出自下峽。&rdo;
&ldo;實不知有如此講究,&rdo;蘇軾起身謝罪。
&ldo;子瞻為人曠達,又是急趕路程,難免疏略,算不得什麼。&rdo;司馬光笑眯眯說道:&ldo;今日早朝聖上曾言要呼叫些官員的,子瞻大有可能是要升遷的。&rdo;
王安石微微點頭,表示司馬光所言是實。
蘇軾大喜:&ldo;想來是司馬……二位出力,不知這遭能否留在汴梁為官?是何職司?&rdo;
既然司馬光和王安石都如此表示,那肯定是要升官的。
&ldo;聖上還不曾發明詔,應該是這兩天的事情了吧。&rdo;
司馬光笑道:&ldo;獾郎迂腐,明詔不就是走走過場地麼,且說與子瞻又有何妨?這回是徐州太守之職!&rdo;
徐州為大宋重鎮,雖然都是太守,徐州太守和密州太守卻是有極大的區別的,也算是官升一級。
李二趁機問道:&ldo;那聖上宣我來汴梁,有何任用?可是要協助王……兩位大人?&rdo;
王安石和司馬光對視一眼俱不答話,半晌司馬光說道:&ldo;李公子明日裡就要覲見的,到時自知。&rdo;
二人不說,李二也不好追問,四人說了幾迴風月趣事,吃了幾盞酒水,已是天色昏黃,眾人告辭。
次日。
李二絕早起來,徑直往黃門。
大宋的達官們一個個頂冠束帶,盛儀容乘五馬,威風地緊,只有李二徒步而來很是寒酸。駙馬都尉雖說是皇親,卻是外戚,又是從六品的微末官職,所以那些大老爺們自顧自地扎堆兒說話,便是過來和李二客套的也沒有幾個。
足足的等到了巳時光景,李二才被招到御書房見駕。
這個時候,早朝已畢,看樣子應該是和皇帝之間的私人會晤。報門之後進到書房,神宗皇帝的書房可是熱鬧的緊,擠了十幾名紫袍玉帶的官員,想來俱是大宋的核心人物,除了王安石司馬光等少數幾個還可以叫出名字之外,李二基本全不相識。
神宗皇帝清瘦了許多,豬腰子臉越發顯得長了,幾乎和馬臉沒有分別,正仔細的聆聽大臣的發言。
&ldo;我軍在永樂一城共有軍馬約六萬之數,西夏軍號稱三十萬圍城,夏州我軍尚有十一萬,糧秣器械消耗嚴重,未能破城;銀州方面戰損最為嚴重,可戰之卒不足三萬,然銀州西夏軍馬尚有九萬以上,又是佔據地利人和,陛下當放棄進攻銀州,全力固守永樂……&rdo;謝景溫的意見是固守防線。
&ldo;臣附議!&rdo;王安石出來支援謝景溫,畢竟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