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1/2 頁)
&r;但是,促使我採取剋制態度還有一個簡單的原因。從性格上來說,我不會在監禁後同看守們閒談,同他們建立任何較親密的關係,或者試圖成為取悅於他們的人。如果一個人把精力耗費在這種地方,那末,他一定會象俗話所說,帶著一隻&ldo;空鍋子&rdo;一事無成,毫無價值地活在世上。因此,我的自我剋制是完全合乎我的天性的。也許,這種剋制態度的主要原因是在於我相信,如果我能反躬自省併力圖使自己獨善其身,那末,我就能十分順利地度過監禁期。我儘可能地充分利用為監獄處所允許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那些東西,追根究源或者深入探討,把它們弄清楚。我努力從我所能看到的那些書本中認真吸取精神上的東西,並儘可能地把它們化為自己的東西,因為自我修養是指人們把那些根據自己的觀點從精神上加以&ldo;消化&rdo;了的東西變為屬於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指人們僅僅讀過一下稍稍記在腦子裡的那些東西。
這樣,我就打算按照歌德在他的《西東集》這本詩集的《蘇萊卡》中的原則度過這幾年生話,歌德寫道:&ldo;人若不計得失,生活隨遇而安;如欲一成不變,就會丟失一切。&rdo;
最初幾年,我們是單獨監禁的。這就是說,我們在庭園裡一起勞動時互相不能講話,當我們離開單人牢房去洗東西或領飯時,更須保持沉默。‐‐這種庭園勞動是在監獄圍牆之內的一片沙地上進行的。在最初的&ldo;沉默期&rdo;,特別在往後的幾年裡,我們七個施潘道的犯人在共同的勞動中都找到了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庭園勞動中,我同前德國外長馮,牛賴特男爵相處了多年。今天我還滿懷敬意地、衷心地思念著他。我認為他是我一生中有幸結交的一些最好的友人之一。我認識他是在1915年,那時他是君士坦丁堡的德國大使馮&iddot;汪根海姆男爵手下的一名參贊。有一次他應我們的長官海軍少校克諾爾的邀請偶而來到&ldo;帝國佈雷斯勞號&rdo;作客。當時我是克諾爾的副官,因而我也能榮幸地參加會見。‐‐三十餘年後,我們又在施潘道朝夕相處,我們在一起回顧往事和一生的遭遇。
我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東西。‐‐那幾年的庭園勞動使我們常在一起,這方面他懂的東西當然比我多,因為在此以前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海上度過的。布這方面我也是要向他學習的。
我們相處得很好,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志同道合的,我們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這些歲月。在最後的一段時間裡,他的健康狀況壞極了,他已經年逾八十,感謝上帝,他總算在1954年 11 月被釋放了。‐‐我和牛賴特僅僅發生過一次爭吵。牛賴特原是個好獵手,相反,我曾有二、三次應邀去獵小鹿,然而每次都是一無所獲。(剛才我忘了說,有一次,我在非洲伴隨一位熟識的農夫去捕鱷魚。那條鱷魚本來是可以被我獵獲的,然而在關鍵時刻我卻射偏了,於是,這條鱷魚使勁地甩著長長的黑尾巴一頭鑽進水裡去了。)在施潘道,每當牛賴特斷定有田鼠在我們的沙畦裡挖洞時,他就獵興大發,在田鼠溜出來時,他總想扔它。我對待田鼠卻同他不一樣。我們發覺,田鼠特別愛吃水芹的根,這樣,我們的水芹就枯萎了,這使牛賴特很傷心,因此他決心要消滅畦中的這些田鼠。當他能打到一隻田鼠時,他就獵興勃勃,雙眼熠熠發光。有一次,我把兩塊麵包放在鼠洞口,緊張地等待著,看看是否有田鼠跑出來吃麵包。果真不出所料,一隻田鼠爬出來東嗅西聞,小心翼翼地找麵包屑吃。正在這個時候,牛賴特跑過來了,我們發生了在施潘道的唯一的一次爭吵。他對我說:&ldo;鄧尼茨,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在這裡是幹什麼的!要末我們乾脆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