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第1/2 頁)
世界上,還找不出有第二種如此的&ot;獨特&ot;的飛行,適於這樣飛行的人員在哪裡才能找到?
大學!到大學裡面去招!
------------
學生軍(2)
------------
關於直接在大學裡面錄用大學生做副駕駛,幾位做過行政主管的老人都看見過這份以總經理名義下發的正式檔案。本以為能找到這份&ot;檔案&ot;,哪怕是個影印件也好,也問過老人們,都說起義回來後就再沒見過那些東西。陳應明老人說:&ot;1949年兩航起義時帶回來一些東西,文革期間扔得哪兒都是。&ot;&ot;已經不可能找到了。&ot;老人說。
&ot;檔案&ot;沒有找到,忽地想起,華人傑、周柄還有幾位老人,不都是當年從大學進入到&ot;中航&ot;的嘛。
再一問鄧湯美老人,老人說,我們那批從昆明西南聯大被中國航空公司錄用的人中,我能記得住的有朱晦吾(外文系)、沈宗進(電機系)、羅道生(機械繫)、譚申祿(專業不詳)、華人傑、陳仁炱、馮少才(土木系)、蕭福霖(化工系)、周柄(政治系)、陳啟蕃…上述這些青年學生,只是&ot;中航&ot;在昆明大學裡錄用的一部分大學生,其實,&ot;中航&ot;還把觸角伸到了內陸、伸到了四川盆地中的成都…自從重慶成為陪都後,成都,這個抗戰中距離陪都最近的城市,華西壩,又迎來了一所所跟隨國民政府一路退卻過來的著名大學。
當時在華西壩的學校有: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燕京大學、齊魯大學、西南聯大(華西分院)。都是拒絕日偽的高薪利誘,從沿海或是京都遷移過來的。
在校的學生們差不多都是從淪陷區跑過來的。
昔日是京津冀紅衣大主教兒子的李宏揆也跑了出來,來到了華西壩子的華西大學。
1937年就曾親眼看見過日本人的老人說,中學在北平讀完後,就跑出來了,一路風塵露宿,先到了西安。
問老人,既然在北京不愁吃不愁穿的,何必還要流亡?
老人瞪了我一眼,說,你以為我們那時都像你這樣啊!告訴你,只要投靠日本人,他們給的待遇比國民政府這邊高。但你是中國人,不能當漢奸!我們那時只有一個想法,絕不和日本人合作,誓死也不能做亡國奴!大家都是帶著這樣的想法跑出來的。
青年學生流亡抗日,成群結隊地跑。
周柄:&ot;我是從長沙跑出來的,沿著長江水一路逆上,最後到達昆明,走了幾個月,到昆明後像個要飯花子。&ot;老人們說,當時畢業也沒有&ot;國家分配&ot;這一說,大學畢業不外乎失業、參軍這兩條路。學校裡整天都是演講啊、募捐啊,那些長袍馬褂的教授們則在講臺上,用慷慨激昂的語調號召青年學生參軍,上前線。&ot;國統區&ot;到處都是&ot;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ot;這樣的口號,人還沒離開校門呢,心中已經熱血澎湃了,此時&ot;中航&ot;一來招工,又是商業航空公司的飛行員,聽著就神氣,還能不去?
中航在華西壩錄用的大學生有李宏揆、方甫、許學伊、包志剛、黃雄畏、李鳳朝、陸華應…現在航空公司培養一個飛行員得去國外呆半年,還得這個那個的,我們那時候,學的都是&ot;速成班&ot;。
------------
起飛(1)
------------
先是身體檢查,合格後再考試,考試透過後,你就是中國航空公司一名&ot;飛行員&ot;,就這麼簡單。老人們說,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