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數字陣列雷達科技樹(第1/2 頁)
殲二十二、或者說蒼龍戰機完成首飛之後,601所快速進入了工程試驗階段,而他們的目標,就是在這臺一號機的“01”基礎上,再製造出02、03,直到數百、上千
與此同時,殲八iii和殲十改專案也穩步推進,一個提供資金,一個作為四代機的補充。
606、601所進入穩定發展期,而另一邊,陳念也開始了他新的工作。
他必須要開始為航母戰鬥群做準備了。
而要擁有自己的航母戰鬥群,他必須先邁出第一步
長安,西研所的一間會議室裡,經受了嚴格審查的顧問團的一部分專家第一次聚在了一起,開了第一次現場會議。
而他們要討論的事情可以說既簡單、也不簡單:
那就是,研製一款高效能的數字陣列雷達需要什麼。
陳念坐在圓形會議桌的中間,他並沒有說話,而是聽著這些相關領域的學者們你一句我一句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從我們現在的技術積累來看,如果要直接上數字陣列雷達,其實難度還是非常高的。”
“這種難度並不是體現在數字陣列雷達本身,而是體現在要造出這麼一件東西,其所必須的工業基礎。”
“首先從t/r元件來說,我們現在能製造的只有8單元的數字波束髮射陣,跟國際水平差得很遠。”
“而要製造更強的t/r元件,我們就必須有更強的半導體設計和製造能力,但很顯然,這一塊我們是嚴重不足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高效能的軟體化訊號處理機,還需要vhdl技術來實現現場可程式設計門陣列,還需要lvds等高速傳輸技術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
“vhdl對軟體工程的要求極高,訊號處理機、t/r對半導體要求高,lvds對光材料要求高。”
“所以綜合來講,如果現在搞數字陣列雷達,我們至少要同步推進三個產業的發展。”
“即,電子資訊產業,半導體產業,光產業。”
“難度太大了,跨度也太大,風險很高啊”
說話的是國內最知名的雷達領域專家盧尚東,在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任職,他所提到的那個8單元數字波束髮射陣列,其實就是他自己在2000年時搞出來的成果。
聽到他的話,陳念微微點頭。
實際上,在此之前他就已經瞭解過了這個目標的難度,但這並不會成為他退縮的理由。
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沒有說過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去搞出數字陣列雷達,而是打算以這個技術密集的長期目標為指引,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推動國內多個產業的發展,慢慢去形成一套真正可用的工業體系。
所以,能不能很快造出來,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嘗試去做。
想到這裡,他舉起手打算發言,但沒想到,坐在他左側的另一個學者搶先開了口。
“盧教授的觀點我是贊同的,現階段去搞數字陣列雷達難度確實很大,也不經濟。”
“但問題是,我們的目標真的是這個雷達本身嗎?”
“我還是想先提醒一下各位,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不是‘怎麼造出數字陣列雷達’,而是‘研製數字陣列雷達所需的科技樹’。”
“科技樹這個概念,我想大家都能理解。”
“既然是樹,那就是從樹根開始的——我們沒必要去盯著最頂上的、樹冠上的東西,先沉進泥裡看一看嘛!”
陳念轉過頭看向說話的人,他認出來這人是國內的知名經濟學家,陳飛雲。
他對整個國內產業佈局的瞭解,可以說在年輕一代中無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