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1/2 頁)
據我瞭解,馬家軍的隊員有一半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農家女,如張林麗、劉麗、呂歐、呂億、王援,都是職工子弟或城市戶口,有的父母還是大學生如呂億,有的父母是工程師如王援。兵變前後招人的一批新隊員如姜波、尹莉、白雨等人,也壓根兒不是苦寒貧困的村姑土扭。
這些基本的事實,當時人們昨就視而不見呢?
寬一步想來,當初寫文章的朋友們原也是一番美意。大家無非是想褒揚老馬選材有方,獨具慧眼,專攻有道,他打破了傳統選材的老路子破除了迷信選中隊員後又訓導神速,化腐朽為神奇,功高蓋世而已,至於是否對老馬過譽而又是否傷及他人,卻沒有多想。問題在於如此以訛傳訛,情緒至上,敷衍成篇,卻是少了點兒職業的嚴肅性,違背了客觀真實。究其根源正是造神運動的心理慣性在發揮作用,其後遺症是大可哀痛的。我神州大地並不乏時代英雄,而英雄既出,馬上面對香風花雨,捧殺的結局就難避免,這個現象已成為許多當代英雄們的一大悲劇。因此,新聞界的責任當是很重大的。
我案頭上有一篇1993年10月載於《遼寧日報》的長篇通訊,盛讚中國馬家軍,頭版轉二版又轉四版,贊馬之聲撲面而來,對曲雲霞的出山過程敘述頗為詳盡,文章說,老馬執鞭,選材心切,雪夜奔金州,辦事不過夜,&ldo;衝著運動員的房門就略略地敲起來,好一會,房門開了,開門的是一個細高挑的小姑娘,馬俊仁往大炕上一瞅,一個個棉被包得姑娘們連頭都不露,他欣賞開門姑娘的勤快和勇敢。&rdo;
當晚,馬俊仁見到孩子們的教練邱立鬥之後,指名要調兩名隊員,文章接下來寫道:&ldo;老馬的要求當即以籌備青運會的名義被拒絕……他再沒有補充人選了。可能是開門時留下的感情,便提:我要給我開門的那個小孩行不行?這廂立即答應:她行,她啥也不是。(按:曲給馬開門,邱並不在場,何以知道馬所指其誰?)
&ldo;啥也不是?莫不是發傻、發呆、一個廢材?看看再說……嗯,反應滿靈敏,沒毛病,再看小姑娘的長腿和幾道腳關節,馬俊仁心裡暗自驚喜,他發現這小姑娘有鹿的腿姿,有鴕鳥的足式,他當即拍板……&rdo;
‐‐這&ldo;鹿的腿姿、駝鳥的足式&rdo;,一般的教練肉眼凡胎,所以給曲雲霞一個&ldo;啥也不是&rdo;的評價,老馬一要,老邱就給。
種種失實的說法和報匯出來後,金州體委的幹部職工心口堵得慌,紛紛為者邱等人打抱不平,促使有責任心的記者們連續在報紙上發表《打底兒教練邱立鬥》、《曲雲霞出山記》、《警惕宣傳的誤區》等闡述真相的言論和文章,針鋒相對地說&ldo;像邱立鬥這樣的人多幾個,中國的田徑就更了不起了,寫中國田徑史應把邱老師寫進去&rdo;!在充分肯定馬俊仁後期功績的同時,為基層教練大鳴不平。專門註明&ldo;根據邱立鬥口述整理&rdo;的文章《曲雲霞出山記》以事實為依據,糾正了種種不實之詞,綜述如下: 馬俊仁那天下了火車,天已經大半夜,他來到金州體委隨意敲了運動員宿舍一扇門,開門的是個大個子女孩兒,老馬要見邱立鬥,女孩兒告知邱已回家,老馬即請隊員將邱找來。省隊選人,老邱當然認為是好事,歷來是支援的。老馬點名要一名叫靳雪的隊員,邱教練告知:靳雪連小學還沒有畢業,去省隊太小了。我手裡現有9個女孩兒當中,最大的上初二叫曲雲霞她得過金州5000米第一名,我看她行。老馬問是不是開門的那個大個兒,老邱並不知原先是誰開過門,即主動把曲叫來讓馬驗看‐‐這裡是邱主動推薦身高已近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