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3 頁)
朱德插話道:&ldo;老蔣大概是堅信我們要強攻南下吧。他不是早有這樣的判斷嗎,認定我們將會從陝南、甘南強攻入川,否則,他不會讓胡宗南守住秦嶺了。&rdo;
毛澤東主席繼續道:&ldo;我們的一系列行動無疑堅定了蔣介石這一判斷的意向,這下老蔣可是中了我們給他們設定的迷魂陣了。我看啊,他的什麼&l;大西南防線&r;恐怕是守不住了,要知道天塹是可以變成通天大路的!&rdo;
毛主席、朱德總司令之所以要這樣說,是有他們的根據的。原來此時的蔣介石已對&ldo;大西南防線&rdo;做出了重要的重新部署:以主力胡宗南集團的第一兵團即李文兵第十八兵團、李振兵團等部5個軍,倚秦嶺主脈沿成縣、微縣、留壩,佛坪、鎮安一線構成主要防線,以第七兵團即裴昌會兵團6個軍沿白龍江、米倉山、大巴山一線構成第二道防線阻止共軍由陝南、甘南入川;以宋希濂集團的第二十兵團即陳克非兵團、第十四兵團即鍾彬兵團等部6個軍地方部隊防守湘西、鄂西之巴東、鶴峰至乾城一線地區,並與位於巫山、巫溪到萬縣地區之孫震部第十六兵團等部3個軍相配合,構成&ldo;川湘鄂邊防線&rdo;,阻止共軍從鄂西、湘西入川;以谷正倫部的第十九兵團兩個軍分散配置在貴陽至晃縣地區,扼守黔東門戶及湘黔公路沿線要點,阻止共軍由湘西入黔;以第十五兵團3個軍配置於南充、大縣、大竹地區,為二線兵團,準備向川北、必要時向川東機動;以72軍和21軍駐守盧州,內江及坨江一帶,機動作戰;以楊森部第20軍、鄧錫侯部第95軍,劉文輝部第24軍駐守重慶、成都及雅安、康定、西昌地區,擔任警備任務。另外,蔣介石還將雲南境內的第八軍、十六軍配置在滇、黔邊界及滇越公路沿線,主要對付共產黨領導的桂滇黔邊縱隊以及加強對盧漢部第74軍、93軍等地方部隊的控制。
2
由於蓋爾城的身上涉及到重大的秘密,李小東和牛劍給他換了一身便服混雜在加強連中與南下的部隊一起出發了。為防止發生意外,部隊不僅給加強連配備了一臺老式的從國民黨戰場繳獲來的吉普車,而且還讓伍忠副主任與團部女參謀丁春專門住在了加強連,以便確保蓋爾城的絕對安全。
在加強連出發不久,跟在他們後面並相距不遠的是另一支隊伍‐‐打著&ldo;東北麒麟秧歌舞隊&rdo;的布幌子,以歡慶解放為名的隊伍也跟著出發了。這些人不是別人,他們就是由毛公牛、鱉三、大珠、小珠以及&ldo;神風特攻隊&rdo;的隊員組成。
&ldo;東北麒麟秧歌舞隊&rdo;遠遠地跟在南下工作團警衛團加強連的後面,想利用演出東北&ldo;二人轉&rdo;為掩護,在努力地尋找蓋爾城的蹤影,意欲在蓋爾城到達成都前將其擊斃。
&ldo;二人轉&rdo;也叫&ldo;蹦蹦&rdo;,產生並盛行於東北三省遼、吉、黑,受到東北群眾特別是農民的喜愛。它是一種有說有唱、載歌載舞、生動活潑的走唱類曲藝形式,迄今大約有二百年的歷史。它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樂唱腔是以東北民歌、大秧歌為基礎,吸收了東北大鼓、蓮花落評戲,河北梆子等曲調而構成、高亢火爆,親切動聽。它的舞蹈來自東北的大秧歌,並吸收了民間舞蹈及武打成分,以及耍扇子、耍手絹等技巧。總之,&ldo;二人轉&rdo;的表演特點最能體現東北人民對藝術美的追求,尤其是那演出的段子《西廂》、《蘇貨賠妹》、《劈關西》等等讓人讚不絕口!
3
在高昂的南下歌曲《解放軍進行曲》的旋律中,部隊高舉紅旗在大踏步地的前進著。牛劍利用他在松花江勞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