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茨休家族、伯德家族、卡特家族、沃姆利家族、李家族、倫道夫家族、哈里
森家族、迪格斯家族、納爾遜家族等等‐‐大多數在 1700 年以前就獲得大
片授田,奠定了發財致富的基礎。&ldo;頭等&rdo;大族往往互相通婚,到十八世紀
中葉,不超過一百個家族控制了該殖民地的財富與政事。
維吉尼亞已經成為酷似英國農村的社會,但這種相似更多地是在於形式
而不在於內容。這好比移居維吉尼亞的諸家族隨身攜帶了一部在英國舞臺上
獻演已久的劇本,現在卻要在美洲舞臺上上演。一群希奇古怪、在某些方面
是笨拙的演員要扮演英國的舊角色。英國鄉紳‐‐《古田莊》裡的埃芬厄姆&iddot;布
蘭克老爺和布朗鄉紳‐‐現在由美國種植園主扮演,英國農民由黑奴扮演,
管家由白人監工扮演。人們從某些引人注目的動作,可以認出這些角色。弗
吉尼亞的鄉紳(同英國鄉紳一樣)乘坐四輪大馬車,坐吃山空,連倫敦紋章
院授予他們的鐫刻著其家族紋章為銀章也吃掉了,他們高踞治安推事之位,
充任當地英國國教會的教區委員,閱讀士紳們愛讀的書籍,連說話寫信也常
常引經據典,附庸風雅。離開非洲叢林僅一兩代的粗野笨拙的黑奴則學著扮
演農民的角色。
同情況相似的許多其他英屬西印度群島比較一下,其中的差別極大且發
人深思。西印度群島盛行&ldo;遙領地主制&rdo;,仿效西班牙模式的種植園主期望
建立蓄奴殖民地,讓奴隸們住營房,每日驅趕到地裡幹活,如同西班牙徭役
制下的印第安人一樣。但是,效法英國鄉紳的維吉尼亞人卻不得不讓奴隸充
當別的角色,以便使自己扮演的角色能裝得象回事。約翰。s&iddot;巴西特提醒
我們說,&ldo;他期望靠自己的房地產為生,希望把奴隸集中在他周圍,以便了
解他們,為他們治病,讓他們結婚,溫和耐心地培養他們,連罵人也是個別
訓斥。&rdo;財運亨通的維吉尼亞種植園主的生活和西印度群島種植園主好逸惡
勞的生活大不相同,他一天忙到晚,嚴於監督。他的妻子也擔任了不像是裝
點門面的新差使。
維吉尼亞的新格局同英國的舊模式驚人地相似,在社會階級關係上尤其
如此。起先,美洲的情景展現了英國紳士的某些特權與消遣。例如,儲存鹿
苑是留傳數世紀之久的紳士遺鳳的象徵:逐獵糜鹿和法辦偷獵者是上流社會
的特權。但在十七世紀維吉尼亞的荒原上,鹿並不只是在紳士老爺的地界內
才有。一些宣傳小冊子,如《維吉尼亞新方誌》(1649 年出版)和《弗吉
尼亞與馬裡蘭的確切關係》(1669 年出版),宣揚野生糜鹿之多數不勝數。
威廉&iddot;怕德遲至 1737 年還吹噓說:&ldo;經常可以看到它們成群結隊,數以百
計。儘管本地糜鹿沒有歐洲麋鹿那麼大,但其味鮮美得多,而且一年到頭都
很肥壯。&rdo;美洲的事實已使偷獵這個概念變得陳腐了,從象徵意義上說,幾
乎沒有什麼事情比這一事實更說明問題的了。
如果說維吉尼亞紳土被剝奪瞭如鹿苑那樣的古老象徵物,那末他們在設
計別的更加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