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第1/2 頁)
我們重新發現我們是亞洲人,發現了我們的亞洲熱血,也正是這股熱血將拯救我們,把亞洲歸還給我們。讓10億東亞人朝著東亞自由繁榮的歸宿前進!
審讀著與會代表的發言,首相被&ot;泛亞精神&ot;所陶醉。
印度&ot;臨時政府首腦&ot;鮑斯的發言稿,將使會議達到最高潮:
&ot;我認為,在日出之國舉行這次會議並非偶然。這決非世界第一次為尋找光明和指導而向東方求教。對印度說來,除了與英帝國主義作不妥協鬥爭外無路可走。我們決不再與奴隸制妥協。&ot;
最後,與會者應該一致透過《共同宣言》。號召結束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
首相對&ot;大東亞新秩序&ot;的預演感到滿意。它將是&ot;骨肉兄弟激動靈魂的團聚&ot;,是史上最大的盛會。
註:上述各發言(藍色部分)均系史實原稿摘引。
(271)
1943年7月4日。
這一時期的中國輿論主流,映照著當時的中美關係。
《新華日報》為這一天發表了社論,題目是:
《民主頌--獻給美國獨立紀念日》
……
每年這一天,善良而誠實的人都會感到喜悅和光榮;自從世界上誕生這個新國家之後,民主和科學在自由的新世界裡種下了根基。
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從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裡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難的人感到溫暖,覺得還有希望。
從幼年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不單因為她沒有強佔中國的土地,也沒有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戰爭;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於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的民主風度和博大心懷。
在中國,每個小學生都知道華盛頓的誠實,每個中學生都知道林肯的公正與怛惻、傑弗遜的博大與真誠。這些光輝的名字,是一切美德的象徵。
他們所代表的,也早已不止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榮譽……我們相信,這才是使中美兩大民族不論在戰時,在戰後,一定能夠親密合作的基本的成因。
而在將來,當我們同心協力,消滅了法西斯蒂的暴力,為著要在戰爭廢墟上建立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在科學領域裡更有待於盟邦的援助。
在過去,民主潤澤了我們的心;在今後,科學將會增長我們的力。
讓民主與科學成為結閤中美兩大民族的紐帶!光榮將永遠屬於公正、誠實的民族與人民! ※
※引自該社論原文。略有刪節。
(272)
卡爾迅突擊隊在登陸中遇到的意外,就是風浪太大,橡皮舟都被打翻。於是他採取果斷措施:搶攤登陸。
考艾號擱淺在礁石沙灘上。
庫克船長半憂半喜:船無法修復了,他不知道怎樣才能回國;但準將說的很肯定--國家將賠償他一條新船。
不再顛簸的考艾號,從船舷邊搭下幾張繩網,兩棲聯隊悄然登岸。
暈船四天的中國登陸兵雖然一個個臉色蠟黃,但踏上不晃動的土地,果然精神抖擻。夜色中疾行軍時,卡爾迅又找到6年前跋涉58英里無一人掉隊的驚人感覺,再次體會八路軍的超人耐力。
各中隊分別撲向各自目標。作戰在順利和不順利中交替進行。
卡爾迅帶主力中隊迅速迫近敵軍大隊部和通訊站時,天邊剛浮現一絲晨曦。他採納了陶勇中校的方案--由張學思帶幾名穿著日軍軍裝的突擊隊員,大搖大擺向鬼子崗哨走去,間或還夾雜著一兩句日語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