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2 頁)
2《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iddot;禮儀》。
3《文獻通考》卷322,《輿地考》。
1《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錄》。
2參閱拙著:《略論西夏文化同河隴文化的關係》,載《西夏史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第二節西夏的儒學 一、儒學興盛的原因 元人虞集在為西夏儒學大師斡道沖作畫像讚時指出: &ldo;西夏之盛,禮事孔子,極其尊親,以帝廟祀,乃有儒臣,早 究典謨,通經同文,教其國都,遂相其君,作服施採,顧瞻學宮, 遺像斯在,國廢時運,人鮮克知&rdo;1。
虞集的這段贊語,不僅謳歌了西夏儒學大師斡道沖宏揚儒學的歷史功 績,而且還簡明扼要地指出了西夏人尊儒、崇儒、把孔子當作偶像崇拜, 以及學習研究儒家經典,領會宣傳其基本思想和精神,早已蔚然成風。
西夏儒學,早在李繼遷、李德明建立夏州地方政權之時,便得到了 統治者的重視。如李繼遷叛宋自立後,注意招撫受過儒學教育的漢人知 識分子為其所用。&ldo;(何)憲靈州人,保吉(繼遷)破州城時得之,愛 其才,使掌兵?&rdo;2。李德明時,曾&ldo;潛沒中官&rdo;和&ldo;曲延儒士&rdo;,表 明他在繼續推引繼遷的崇儒用儒政策,並在此基礎之上又有所發展。
西夏建國後,其儒學經過景宗元昊、毅宗諒祚、惠宗秉常、崇宗乾 順諸帝的提倡,到仁宗仁孝之時,便盛況空前,建樹突出。西夏儒學之 所以日益興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適應西夏社會封建化的需要。如眾所知,西夏社會發展至景 宗元昊之時,已經進入封建制階段(儘管還存在著奴隸制,甚至原始社 會的殘餘)。在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均已封建化的情況下,西夏統治者 為了維護封建農牧主的既得利益,鞏固已經確立的新的封建尊卑貴賤等 級制度,加強中央集權,使西夏統治長治久安,迫切需要一種&ldo;有補治 道&rdo;3的學說,作為官方哲學,為其統治服務,西夏儒學因此應運而生, 並日益發展和繁榮昌盛。
第二,培養封建御用人才的需要。元昊建國伊始,為瞭解決急需的 人才,曾大力興辦蕃學,把蕃學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但實踐證明, 透過蕃學培養人才,不僅數量有限,而且質量不高。&ldo;士皆氣矜,鮮廉 恥,甘羅文綱&rdo;1。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的供不應求和提高人才 的素質,必須大力提倡尊孔讀經,吸取儒學營養,將發展漢學,開科取 士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大批培養符合封建者需要的御用人才。
第三,加強思想統治的需要。西夏統治者所確立的蕃漢聯合統治的 政治體制,是建立在以党項貴族為主體,聯合漢人地主、僧侶地主以及 各族上層,殘酷剝削和奴役廣大貧苦農牧民的階級對抗的基礎之上的。
各族貴族、地主與牧主,同廣大農牧民的矛盾,是西夏社會的主要矛盾, 或者稱之為基本矛盾。這時基本矛盾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到仁孝時, 日益尖銳激化,具體表現在其統治境內發生了威州大斌、靜州埋慶,慶 州箎浪、富兒等族的起義。在這種情況下,西夏統治者為了維護、鞏固 1虞集:《道園學古錄》卷4,《西夏斡公畫像讚》。
2《西夏書事》卷8。
3《元史》卷125,《高智耀傳》。
1《西夏書事》卷31。
其蕃漢聯合統治,單純依靠軍事鎮壓是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必須要有 一種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去麻痺勞動人民,征服人心,而大力振興儒學, 宣傳儒家思想,正好能起這樣的作用。
第四,歷史的經驗必須吸取。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