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乾順建置國學,提倡漢文化,是他推行&ldo;尚文重法&rdo;立國方針不可 或闕的關鍵性措施。儘管該措施導致夏國&ldo;兵政日弛&rdo;,引起大臣謀寧 克任等的反對,他們主張&ldo;既隆文治,尤修武備1&rdo;。但乾順未與採納。
乾順的這一做法是對的。因為謀寧克任的主張,反映了要求儲存西夏舊 俗,繼續憑藉武力進行對外擄掠的党項酋豪的利益,是與當時西夏封建 生產關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趨勢背道而馳的。
同時,國學的建立,加速了党項民族的漢化(封建化),促進了西 夏文化的繁榮。這一積極的作用,也是應當充分予以肯定的。
乾順在注意人才培養的同時,還十分注意官吏的任用。公元1112年 (夏貞觀十二年)正式公佈按照資格任用官吏的辦法。除&ldo;宗族世家議 功、議親,俱加蕃漢一等&rdo;外,對於擅長文學的人則特別優先予以任用 &ldo;工文學者尤以不次擢&rdo;1。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乾順在用人方 面的革新精神。
2《西夏書事》卷31。
3李範文:《西夏陵墓出土殘碑考釋》,載《西夏研究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1《西夏書事》卷32。
1《西夏書事》卷32。
第三節以法治軍,頒行《貞觀玉鏡統》 俄羅斯亞洲民族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收藏的Л&iddot;k&iddot;科茲洛夫從我國 黑城(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盜走的西夏珍貴文獻‐‐《貞 觀玉鏡統》2是一本屬於軍事方面的法典3。該法典是崇宗乾順貞觀年間 (1101‐1113年)用西夏文雕板印刷出版的。該書採用&ldo;蝴蝶裝&rdo;,刻 印文字工整秀麗。目前,儲存下來的有三個以上的版本,總共73面,殘 缺不全。儘管該書殘缺頗多,很不完整,但我們仍然能夠從中看到乾順 時期以法治軍的簡要概況。
一、乾順時期頒行《貞觀玉鏡統》的原因 《貞觀玉鏡統》之所以頒行於乾順親政之後的貞觀年間,並非偶然,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推行&ldo;尚文重法&rdo;立國方針的要求。乾順在&ldo;尚文重法&rdo;立 國方針的指引下,雖然將夏國建設的重點,開始向振興文教和發展社會 經濟方面傾斜,但&ldo;尚文重法&rdo;並非不要武備,而是在武備問題上更加 精益求精。即不是一味去講求軍隊的數量,而是需要提高軍隊的質量(包 括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而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制定或者在舊有的軍 事法規的基礎之上,重新修訂一部行之有效的軍事法典,作為以法治軍 的依據,於是該書便應運而生。
第二,與當時嚴峻的軍事鬥爭形勢有關。所謂嚴峻的軍事鬥爭形勢, 是指乾順即位初期,宋夏在軍事上較量的結果,夏軍接連失利,尤其在 夏國的西南地區喪師失地嚴重(詳前)。在此情況下,為了重振軍威, 收復失地,也需要頒行軍事法典,以法治軍,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
第三,舊有軍事法規必須更新。如眾所知,景宗元昊在其立國之前, 曾以&ldo;兵法勒諸部&rdo;,並對過去以氏族血緣關係為紐帶的部落兵制,進 行過一些改革,但他所確定的兵制和實行的兵法,到乾順時期,已經 餘年。時過境遷,顯然已經不再適應新的國情、民情和軍情,必須根據 新的情況,改弦易轍,重新做出新的規定,在舊的軍事法典的基礎之上 制定一部比較完善的新的軍事法規。
二、《貞觀玉鏡統》的主要內容 西夏文殘本《貞觀玉鏡統》全文除序言外,尚有一至四篇。其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