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所以在後來的楚漢爭霸中,在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三秦大地,就成了劉邦最堅實的大後方。劉邦擊敗章邯的戰鬥,很多時候都是當地的百姓主動歸順,甚至挾持守將來投誠,章邯麾下由當地人組成的軍隊也多有倒戈,最後逼得章邯不得不自殺。劉邦東進中原與項羽爭天下時,關中地區成了劉邦最主要的兵源,特別是彭城之戰劉邦全軍覆沒後,在關中地區負責後勤的蕭何,主動挨家挨戶走訪,很快為劉邦湊齊了一支由當地秦人子弟組成的新軍。波瀾壯闊的楚漢戰爭,從士兵層面上說,其實就是秦人和楚人的交兵。
【五】
秦王朝雖然滅亡了,但是秦王朝對後世,特別是繼秦朝之後的下一個大一統王朝‐‐西漢的影響卻是非常的巨大。可以說西漢在各個方面,都有秦王朝的烙印在裡面。
從對外環境上說,漢朝防禦匈奴的漢長城,正是在秦朝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在整個漢朝,這都是中原民族防備北方匈奴入侵的屏障。到了漢武帝反擊匈奴時期,衛青收復河套平原後,大臣主父偃主張在河套平原修築城防,丞相公孫弘極力反對,拿出了當年秦始皇修長城的例子來嘲笑,但主父偃卻說:&ldo;修長城不是秦始皇的錯,秦始皇只錯在使用民力不當,現在有長城,匈奴每年只能來一兩次,如果沒有了長城,北方邊地無險可守,匈奴就會天天來,月月來,請問哪種局面更糟糕呢?&rdo;在南方地區,漢朝在立國之後,就繼承了秦朝對南越的統治地位,先以諸侯國的名義進行間隔統治,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南越的國王,就是秦朝時候派駐在南越象郡的知縣趙佗。也是拜秦始皇早年的開發所賜,當年的50多萬秦軍士兵民夫,最終因為秦末農民戰爭滯留南國,與當地越族相處雜居,加速了漢越兩族民族界限的彌合過程。到了漢武帝在位時期,在擊敗了北方匈奴後,漢武帝也順勢佔有南越,繼秦王朝後,再次把今天廣東、福建地區劃入了由中央政府直接統治的郡縣。漢帝國版圖的擴張,確實是以秦帝國版圖為基礎的。
在政治機構上,漢帝國也從秦朝的政治體制中繼承頗多,地方機構的設立上,漢朝最初實行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的制度,其中郡縣制的設定,在管制上就是沿襲自秦朝。在中央官職的設定上,漢朝保留了秦朝時出現的&ldo;御史大夫&rdo;一職,將監察權掌握在中央的手中。在軍隊體繫上,漢王朝沿用了秦王朝的軍功授爵制,以斬首數目對軍隊將士進行獎勵,激勵士兵的作戰積極性。漢王朝能夠在幾十年休養生息後,最終戰勝強大的匈奴,且自始至終,漢軍都保持強大的戰鬥力和對周邊遊牧民族的高勝率,就是從中得益。在軍事裝備方面,秦軍先進的弩箭裝備被漢軍繼承,在戰國時代秦軍時常採取的輕騎兵包抄合圍、聚殲敵人有生力量的戰術,到了漢朝時期,也成了漢軍的專利,不同的是,漢軍有比秦朝更強的經濟實力,在戰馬質量和騎兵數量上更勝於秦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漢軍所形成的以機動對機動,弩箭密集射殺與騎兵包抄合圍相結合的戰法,也是脫胎於天下無敵的秦軍。在漢朝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毫無例外地留下了秦朝的痕跡。同樣重要的一條就是,在西漢的歷史上,秦朝的挫折一直是西漢王朝的前車之鑑,每當皇帝要作出重要決定,特別是諸如對外戰爭之類的決定時,總會有人拿出秦朝的例子來做對比,最典型的,就是漢武帝晚年因為天災人禍國力大衰,但因有秦始皇的前車之鑑,他還是果斷地下了罪己詔,恢復生產。秦朝,其實是漢朝長久的一面鏡子。
===========================================================
【不容青史盡成灰&iddot;兩漢卷】
第一章 項羽錯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