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九州征伐(第1/2 頁)
轉過年來,九州征伐再起。這次羽柴秀吉進行了總動員。
二十萬大軍走山陽道,跨過馬關海峽進入北九州。途中經過備後國,羽柴秀吉還拜訪了居住在鞆的足利義昭。
在水淹備中高松之戰後,毛利家就堅定的與秀吉站在一起。所以失去了後盾的足利義昭也就沉寂下來。即便信長已死,重新反京也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不過此次,兩人的見面倒是十分平和,曾經為敵的兩人互換了佩刀。
之後的兩人不知談論了些什麼。足利義昭啟程上洛,而大軍繼續前往九州。
跨過馬關海峽後,羽柴秀吉把大軍一分為二,分為東西兩路。東路軍由羽柴秀長率領,計劃沿九州的東海岸進行進攻,依次攻下豐後,日向,大隅三國,最後進攻島津的老巢薩摩國。
西路軍則由羽柴秀吉親領,走筑前,筑後,肥後的進攻路徑,最終目標也是薩摩國。
兩路軍兵力相同,各為十萬。都超過島津家能出動的總兵力。
信介被劃到了由羽柴秀長率領的東路軍。
所幸,這次的東路軍沒像上次那樣,剛剛登路就幾乎全軍覆沒。而是很快就蕩平了豐後,攻入日向。
全程都未經歷過艱難的戰鬥,也許是因為島津家的兵力收縮了。東路軍很順利的就來到了日向國的高城城下。
不過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東路軍的嚮導。因為嚮導的名字叫作伊東佑兵,伊東義祐的長子。
伊東義祐曾經統一了日向國,並與島津家爭奪薩摩,大隅,日向三國守護之位。
島津家的始祖,島津忠久曾任三國守護。不過後來,島津家的勢力逐漸衰退。在島津義久繼位之時,島津家能完全掌握的僅有薩摩一國,還得不斷面對伊東義祐的侵擾。
直到後來的木崎原合戰,島津家以三百兵力,大破三千伊東軍。家臣團損失殆盡的伊東義祐,只能龜縮在北日向,轉而依附大友家。
隨後便是大友家出兵日向,卻在耳川之戰遭遇大敗。從此精銳盡失的大友家,開始走下坡路。兩軍當時爭奪的焦點,就是東路軍剛剛包圍的高城。
“我軍應當立即渡過小丸川,搶佔根白板。”
在抵達高城後的第一次軍議,黑田官兵衛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日向國的大部分地方都為山地,僅在高城周圍,是平坦的宮崎平野。
而高城,正是這塊平原上的唯一一座山城。不過再往南,渡過小丸川,有一塊兒長條狀的臺地。
“不能冒險。搶佔根白坂,看似是截斷了高城守軍的補給,但也會直面島津援軍的攻擊。萬一守不住,就只是白白浪費兵力。畢竟有小丸川阻隔,救援可能會被耽擱。”
反駁黑田官兵衛的是,此次擔任東路軍監軍的尾藤知宣。
尾藤知宣很早便出仕羽柴秀吉,是羽柴家出了名的猛將,位列羽柴四天王之一。
“伊東大人,你覺得黑田大人的提議如何?”羽柴秀長並未理會尾藤知宣的反駁,而是轉頭詢問起了伊東佑兵的意見。
“在下與黑田大人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應該全軍渡過小丸川,提前搶佔有利地形。打得就是島津家的援軍。高城這邊只留少許部隊,保持包圍狀態即可。”
“伊東大人,請回憶一下耳川之戰,大友家是如何失敗的。我們只要拿下高城,就能立於不敗之地。搶佔根白坂,根本毫無必要。”
大友軍當時還未攻下高城,就仗著人多強渡耳川。結果在島津軍的攻擊下大敗。
不過東路軍有十萬人,遠比當初的大友軍多。而且此時的南岸,並未島津軍的蹤跡。
“秀長大人,請允許在下率本隊南下。我來守禦根白坂。”
眼看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