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林行(4)(第1/4 頁)
“你跟我想的一樣嗎?”
幫著和泥的李定拎了一罐子摻了稻草的泥料過來,放下以後看著張行來問。
“哪兒一樣?”拿著瓦刀和磚塊正準備抹泥的張行茫然反問了一句,然後忽然看到月娘拎著一筐子雞蛋過來,卻又來問月娘。“你拿雞蛋幹嗎?”
“打在泥裡,特別結實。。。”月娘言之鑿鑿。
“拿回去……又不是砌城牆。”張行拎著瓦刀,無語至極。“要不要砌成之後再讓李四爺拿錐子來頂一頂,頂進去殺了我,頂不進去殺了他?有這功夫,給我們燉點雞蛋羹。”
月娘撇了撇嘴,只能端著雞蛋又鑽回廚房。
“也不知道跟誰學的,敗家玩意。”張行一邊吐槽,一邊開始正式砌牆。“既然是藏金子,肯定簡簡單單破破爛爛為上,弄那麼硬的雞窩給誰看?”
“估計是自己想的。”李定回頭看了眼廚房。“小姑娘挺好學的,你給她買的書還有紙筆都沒浪費,上次還來找我問字。”
張行搖頭不止,卻又想起一開始的話題:“你剛剛說啥?什麼想的一樣?”
“馬督公的案子。”李定認真來說。“案子本身不值一提,情殺仇殺間諜都無所謂,但怕就怕馬督公是聖人舊邸心腹,此番事情把聖人的注意力又給挪到東夷上去了……”
“三徵東夷嗎?”張行嘆了口氣。“這位聖人為了面子這麼不顧一切嗎?”
“這事肯定是聖人做決斷,但絕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李定猶豫了一下。“從兵部這邊來看,軍中其實對征伐東夷還是維持了一定熱度的,都覺得是非戰之罪,而南衙以下,官吏裡面中也有許多人覺得徵東夷是對的……便是我,也覺得徵東夷本身沒問題。”
“徵東夷當然沒問題,甚至是必須的。”張行想了一下,將一塊磚敲成兩半,乾脆做答。“這天下就這麼大,斷然沒有隻扔下區區一隅之地不統一的道理,稍微有點志氣的,有點理念的,都會同意徵東夷……只是問題在於,三年內敗了兩次,要不要這麼急?而且前兩次到底是怎麼敗的?有沒有吸取教訓?第三次再稀裡糊塗敗下來,下次反而就不敢徵了吧?”
“肯定不能著急……但這事我們說了不算。”李定看著對方來問,黑眼圈在陽光下分外明顯。“至於說教訓,你覺得是什麼教訓?”
“第一次征伐失敗明顯是我們那位聖人好大喜功,但卻不只是他一個人,上上下下都過了頭……我見過來戰兒來公,這不是沒本事的,卻居然也和聖人一樣信了東夷人的詐降,喪師辱國。”張行砌牆不停,嘴裡也不停。“第二次我親身參與,想的最多……一則是東夷人自家氣勢起來了,敢搏敢戰;二則是內憂顯現,門閥只為門戶私計、地方豪強離心離德、百姓徭役賦稅沉重,這才讓楊慎誤判,掀起叛亂,所以,若不安內,如何能攘外?三則……天意難測!”
“前兩個我懂……什麼叫天意難測?”
“我問你一句,到底是北荒的風俗人情跟中原差的多一點,還是東夷的風俗人情跟中原差得多一點?”悶頭砌磚的張行忽然問了一句毫不搭邊的話。
“北荒。”李定猶豫了一下,但還是給出了一個誠懇的答案。
這是實話。
不要說李定了,就是張行這個假北荒人,在讀了幾本書後都知道,北荒的郡縣是名存實亡,實際上推行的是蕩魔衛制度和軍事貴族世封世襲制度,有點像是部落往軍事封建過渡那種樣子,然後又同時摻雜了神權和皇權的鬥爭,反正弄得一團糟,時不時的就要鬧上些事情,跟中原的民風制度更是差的極遠。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夷,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以及航海技術的發展,從《酈月傳》的主角死後算起,千百年間不斷有人從東境、江淮、江東往那邊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