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第1/2 頁)
曹時邁入太子殿轉瞬間七嘴八舌的議論聲消失無蹤,太子殿內傳來劉徹的急喝:「豈有此理,匈奴簡直欺人太甚!我若為天子,必然要和匈奴人決一死戰,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禍患!」
舍人們出聲附和著,痛罵匈奴人不顧姻親之好背信棄義,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太裡入眼的人都鼓譟著主戰,恨不得明天就打破龍城生擒單於,好現實自己的忠誠勇敢。
韓嫣瞥了一眼道:「太中大夫,你怎麼不發一言?」
劉徹的目光隨之轉過來,對曹時的沉默很是不理解,這些日子他苦讀兵書戰策,對行軍布陣戰棋推演很是下了番苦功,自問也是宮廷裡了不起的戰略家,唯一持保留態度的就是眼前的平陽侯,太中大夫曹時。
曹時當然不太滿意,或者說他對太裡上上下下都不太滿意,無視韓嫣的指責說道:「馮敬,太宗文皇帝時為典客,後改任御史大夫參與丞相灌嬰對賈誼的攻訐,隨後被貶官至上谷郡為郡守,前後算起來在邊郡待了三十年,邊地的太守被這位老人家當了個遍,這是馮太守第二次擔任雁門郡的首官。
憑藉馮太守三十年老於邊事的經驗履歷,還有對雁門郡內的熟稔想來是可以遊刃有餘的把控,當初天子如此安排也是精心考慮過的,可就是這樣的完美安排,還是擋不住匈奴人的鐵蹄,馮太守以八百殘軍抵擋兩萬多匈奴大軍整整十五天,糧盡援絕被迫縱火燒城壯烈殉國,太子殿下從中讀出了什麼?」
劉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曹時又說道:「匈奴殘忍無恥,這是毋庸置疑的,報仇雪恨是題中之義,但邊郡被動防守匈奴入寇的局面打不開,主要的根源在於國力不強軍力不足,邊關烽燧完備營寨堅固也擋不住匈奴的鐵蹄,殿下以為此刻的局面該如何點破?」
「當然是集漢兵數十萬以伐匈奴!」
「殿下覺得臣能比的上我家太公(曹參),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嗎?」
「不能!」
「那麼殿下自比太祖高皇帝孰高孰低?」
劉徹面無表情:「我自愧弗如。」
「太祖高皇帝兵圍白登山,三十二萬大軍被圍在山上七天七夜,糧草斷絕孤立無援,雖然軍臣單於不如冒頓單於,可是殿下與臣也不如太祖與諸位功臣,伐匈奴若不能全勝即為大敗,這與集大權而伐匈奴無關,與國力高低軍力強大與否有關。」
太子的臉色微變,語氣裡多出幾分不愉快:「這麼說來,天子大權獨攬也是沒有用處的咯?」
曹時故意不看他的表情:「殿下學《亡秦論》幾個月,應該知道秦滅於失天下心,天下者非孟軻所言之天下,哪怕擁有至高無上獨攬大權的始皇帝,也仍然需要官僚效犬馬之勞,需要將軍帶著士兵在戰場上用命拼殺,要萬民把僅剩的口糧拿出來供養軍隊、官僚集團以及至高無上的皇帝用度所需,秦始皇知道這樣下去帝國撐不住,停了阿房宮,東巡六國安撫臣民。
祖龍(嬴政)一死,太子扶蘇矯詔被誅,秦二世憑著集權統治輕而易舉的做到殺功臣,屠名將,驕奢淫逸繼續建造阿房宮,不但讓六國遺民與心懷異志者復起,大秦帝國根基的關中百姓很失望,領兵打仗的大將很失望,在朝為官的大臣也很失望,整個帝國各階層都很失望,帝國上下對國家的未來都沒有信心。
集權統治不同於封君制度,集權的皇帝不允許伊尹流放太甲,六卿殺死晉君撥亂反正的行徑,於是隻有自暴自棄的放任大秦帝國徹底毀滅,秦二世胡亥與秦三世孺子嬰被殺,向世人宣告大秦帝國被帝國上下集體拋棄,最終得到的結果皇帝身死,接著贏姓皇族全部隨著大秦帝國一起滅亡,所以大秦帝國滅亡的敗因雖然很多,但真正的根源是過度集權啊!」
那個瞬間,彷彿整個世界變的異常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