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第1/3 頁)
以有據可查地萬曆早期的一些資料為例:&ldo;商業稅收入包括鹽稅二百五十萬兩,茶稅十餘萬兩、市舶稅四萬兩、透過稅六十萬兩、營業稅二十萬兩,總額不過三百四十萬兩。&rdo;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明朝商業稅收基本只是一個點綴,在洪武初年規定:&ldo;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rdo;,而這一規定,在有明一朝都沒有任何地改變。
對比一下現代企業,你就知道這一稅收究竟是有多低‐‐僅企業所得稅一項的稅率便是25,如果加上其他的各種行政收費和&ldo;臨時性收費&rdo;,有的地方能夠達到40!
事實上,山西並不缺鹽,著名地&ldo;鹽池&rdo;便是位於山西地解州境內,這裡的鹽是水鹵經日光暴曬而成,色白味正,雜質少,是全國有名的產鹽地之一。
解州,讀作&ldo;謝州&rdo;,當地人讀作&ldo;害州&rdo;;鹽池,亦即古河東鹽池,亦稱解池,開發於傳說中的&ldo;虞人&rdo;,即比堯舜時代還要更早地一些時間,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有名,到漢已遠銷豫、魯、冀、甘、陝等地。
不過,即便是一般地山西老百姓也是吃不起正宗地解州鹽的,這時地人們,更多地吃的是含有大量硝化物地巖鹽等雜鹽,並且價格高昂。
張知秋捧著撐的溜圓的肚皮,在回家的一路上眼珠子直轉……
…………………………………………偶是分割線………………………………………………
在忻州知州張克儉看來,即便是錦衣衛如今已然開始失勢,但也絕對不是他這麼一個從五品小官可以忤逆與抗衡的,畢竟是虎死餘威在,魏忠賢被砍頭也才不過兩三年的時間而已,廠衛的餘威仍在。
當然,對於羅大佑百戶不接受州衙地相關安排一事,張克儉還是比較高興的,這意味著他們的這次行動應該與地方官府並無直接地關係,這就讓人放心許多了。
事實上,整個大明都沒有什麼官員是願意與錦衣衛們打交道的,他們的出現,往往便象徵著災難,就好比現在。
雖然還不知道要出什麼事情,但絕對不會是好事,這一點張克儉可以用自己的腦袋來和人打賭。
其實,與前輩們相比,到崇禎年的時候,錦衣衛已經是非常的沒落了。
由於魏忠賢曾經是東廠掌印太監,而錦衣衛的都指揮使,則是他的乾兒子田爾耕,是以崇禎在殺掉魏忠賢之後,隨即便是極大地縮減了廠衛地權力和職責,錦衣衛幾乎退化成了皇帝的保鏢,東廠更是被直接裁撤。
可惜的是,如此專業而有效地一個國家強力機構,僅僅是因為其負責人出了問題,便整個地被崇禎所拋棄了,這不能不說是他施政最大地敗筆之一。
廠衛的失勢,其最直接的後遺症,就是使崇禎逐漸地失去了對官員集團的控制權,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速了大明王朝地覆滅。
不過,這一切在這崇禎三年的時候,卻也還並不是非常地明顯,錦衣衛的那些精英們,也都還在默默地蟄伏著,蜷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