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第1/2 頁)
1291年,郭守敬再回到水利工作上。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議在通州和大都之間開鑿運河。
此前,通州到大都,陸運官糧,趕上綿綿秋雨,牲口累死不計其數。第二年春天,工程開工了,到1293年秋天,水利工程完工,從前那種苦烈的情景再看不到了。忽必烈從上都回到大都,過積水潭的時候,見舟船遮蔽了水面,大喜,於是把這段工程命名為通惠河。
&ldo;郭守敬主持北京水政時期,奠定了今天北京水利的格局&rdo;。這是今天的人們對郭守敬當年工作成果的中肯評價。而我們還知道,對當時首都的水利規劃,郭守敬還有更大的設想,他設想引到更多的水,能使舟船環城往來。但這個設想他沒有實現。
是&ldo;神風&rdo;還是&ldo;豆腐渣&rdo;戰艦救了日本?
忽必烈也是中國歷史上向外出兵擴張的皇帝。他兩次出兵攻打日本,並出兵侵入安南、占城、爪哇、緬甸等國。直至元成宗即位,下詔罷徵南之役始結束,並由此轉入商業、文化交往。
1274年,忽必烈以忻都、洪茶丘和范文虎為徵東行省右丞,李庭為左丞,率領一支由90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東徵日本,元軍在戰爭開始階段取得了很多輝煌戰果。後又因天氣惡劣被迫撤退,最終遭遇&ldo;神風&rdo;全軍覆沒。
井上靖這樣記載:蒙古於&ldo;公元1274年10月初,佔領了對馬、壹岐兩島,繼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軍處於不利,不得不暫時退卻到大宰府附近。元軍雖然趕走了日軍,但不在陸地宿營,夜間仍回船艦。當元軍回到船艦後,恰遇當夜有暴風雨,元艦沉沒兩百餘只,所餘元軍撤退,日本才免於難。&rdo;
颱風乍起之時,當時由於不熟悉地形,元軍停泊在博多灣口的艦隊一片混亂,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後,颱風漸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無法相救。忻都怕日軍乘機來襲,下令冒雨撤軍回國。此役,元軍死亡兵卒達135萬人。日本史書則稱之為&ldo;文水之役&rdo;。
第二天一大早,日軍在大宰府水城列陣,但不見元軍進攻,派出偵察人員始知博多海面已無元軍船隻,元軍撤退了。
第五部分:從流浪漢到開國皇帝的宋太祖
不能不說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6)
1281年,忽必烈&ldo;以日本殺使臣為由,結集南宋新附軍10萬人組成一支大軍二次東徵日本。元軍兵分兩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麗、漢軍4萬,從高麗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軍乘海船9000艘,從慶元、定海啟航&rdo;。高麗國王為元朝&ldo;提供了1萬軍隊,1500名水手,900隻船和大批糧食&rdo;。然而,日本守軍已有前次抗擊蒙古的經驗,他們在箱崎、今津等處沿岸構築防禦工事,並以精銳部隊開進志賀島,與東徵元軍進行了激烈戰鬥。
元軍因高麗、漢、蒙古統率之間的矛盾而不能協調作戰。這樣,&ldo;蒙古軍在毫無蔭蔽的前提下,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兩方對峙達兩個月之久。蒙古軍隊沒有看到勝利的希望。兩個月之後,一場巨大的颱風襲擊了庫樹海岸,蒙古軍再次企圖撤入海上,但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rdo;。
&ldo;在此次颱風襲擊下,蒙古東路軍損失1/3,江南軍損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計程車兵被日本人屠殺或溺死。&rdo;漢文史料也記載到,由於元軍戰船&ldo;縛艦為城&rdo;,因而在&ldo;波如山&rdo;的颱風襲擊下&ldo;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軍士號呼溺死海中如麻&rdo;。蒙古人第二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