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3 頁)
全面勘測。正在播放的《文學倫敦》讓我想起了愛德華&iddot;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對安
東尼努斯王朝的評論:&ldo;批評家、編輯和評論員雨湊雲集,學術氛圍黯然凋零,天才一族的
沒落,使欣賞品味快速沉淪。&rdo;
德莫特發現了我,真是冤家路窄啊。我得再囉嗦一句,即使撞到教皇皮烏斯十三世也不
會像我見到德莫特那麼讓人驚訝。事實上,教皇皮烏斯十三世的無誤論(註:天主教的教條,
內容是教皇在教會皇座上,由於聖靈的特殊協助,代表天主教會發表有關信仰或道德教義時,
是無錯誤的。)才會容忍這樣的搭配‐‐我那憤世嫉俗的作者,身穿巧克力色恤衫,打著果
汁色的利賓納領帶,外搭一件類似香蕉禮服的外套。我幾乎不需提醒好奇的讀者,《飽以老
拳》下一步只需要進入一家書店銷售,當然,不是位於切爾西(註:倫敦西南部一住宅區,
為藝術家和作家的聚居地。)正統的約翰&iddot;桑多書店以及那些倒黴的報刊經銷商。後者位於
霍金斯兄弟公司所在的倫敦東區,曾經屬於猶太人,後來到了錫克人的手中,現在是厄立特
裡亞人的。其實,德莫特想要在屋頂花園討論的問題無非是宣傳和發行。
我已跟他解釋過上百次,卡文迪什這種作者合資的出版社根本不能把錢浪費在花式目錄
上,我們也無須以團隊建設的名義,在週末為銷售業務主力軍舉行微型單座汽車競賽。我還
解釋道,我的作者們都會把他們的精裝書贈送給親朋好友,以臻於完善。我一次又一次地解
釋,針對時髦痞子的市場已經達到飽和,甚至連《白鯨》在梅爾維爾的有生之年也未獲成功,
但我沒有使用那個動詞。&ldo;這是一部極精彩絕倫的回憶錄。&rdo;我向他保證,&ldo;多待些時日吧。&rdo;
喝醉的德莫特愁眉苦臉,竟連半個字也沒聽進,眼光越過欄杆極目眺望:&ldo;全是煙囪啊。
滿眼都是。&rdo;
我相信,這只是一個假想敵:&ldo;所言甚是。 &rdo;
&ldo;小時候,媽媽帶我去看了迪斯尼音樂劇《瑪麗&iddot;波平斯》。清掃煙囪的工人在屋頂上
跳舞。媽媽還在療養院一遍遍地看這部錄影。&rdo;
&ldo;我還記得它上映時的情景呢。似乎讓我回到了那個時候。&rdo;
&ldo;這兒,&rdo;德莫特皺起眉頭,指著法式窗戶裡的吧檯,&ldo;那是誰?&rdo;
&ldo;就是那個身穿&l;垃圾塑膠袋&r;還繫著領結的男人,他現在正與頭戴珠髻的女郎談笑風
生。&rdo;
&ldo;他是主持人,菲力克斯……呃,菲力克斯什麼來著?&rdo;
&ldo;狗日的菲力克斯&iddot;芬奇!!是不是那個還在他那矯揉造作的雜誌上對我的書胡說一氣
的傻&tis;?&rdo;&ldo;那篇評論文章算不上是你最好的作品,但‐‐&rdo;
&ldo;這是我他媽唯一的一篇評論文章!&rdo;
&ldo;讀上去也沒那麼糟啦‐‐&rdo;
&ldo;是嗎?&l;像霍金斯先生這樣永無出頭之日的作家,無異於現代文學的公路殺手。&r;注
意到人們是如何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