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1/2 頁)
於是,新中國的首都北京,成了現代&ldo;連橫合縱&rdo;的主戰場。美蘇兩國使者頻繁往來於中國外交部、人大和政協,使盡混身解數,從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地加強與中國的聯絡,一方面討好中國,一方面擴大與中國的共同利益。
在羅曼諾夫下令從北美調兵回防蘇聯後,歷史便呈現出有趣的場面。美蘇兩國的軍隊都停止了大規模的戰鬥,而他們的政府官員則粉墨登場,為爭奪中國而在外交舞臺上極盡表演之能事。中國官員似乎倒也樂於觀賞雙方你唱罷我登臺的競賽,然後大大方方地出高價與其商討通商條款、經互協議。
看著萬水千山之外的中國好不熱鬧,歐洲也坐不住了。
老舊的歐洲心態十分複雜,一方面,它不願履行《北大西洋公約》中規定的對美軍援義務,心懷投機準備待美蘇打得兩敗俱傷之時再從中漁利。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中國,而中國的走向又是那麼具有決定性。另一方面,羅曼諾夫在蘇聯的歐洲邊境陳兵兩百多萬,像一把斯摩達克利劍一樣高懸在歐洲的頭上,若與中國親歐遠蘇,必能從背後牽制蘇聯。因此,無論從哪個原因出發,歐洲都不能對北京正上演的外交熱舞視而不見。
在美國總統特使抵京後,法德聯合代表團也登機啟程前往北京,隨後英國外交大臣、義大利外長也接踵而至,其他歐洲國家也相繼遣使訪華。
一時間,北京儼然成了世界外交舞臺的中心。京華使節雲集,蓋冠相擁,好不熱鬧。
一些頗為懷舊與自大的中國文人不免心生天朝華夏、漢唐盛世、萬國來朝的飄飄然幻覺。當時《北方評論》月刊刊登了一首小詩,曾廣為傳誦:
歲在己未新氣象,
京道皆是高鼻樑。
羅絲花旗歐羅帕,
飄揚華風朝中央。
第三章 聖戰 第四十二節 前奏
中國威脅的事算是平靜了下來,但遠東的形勢並未就此好轉,戰爭的瘟疫仍然在東北亞蔓延開來。
伊戈爾坐在嘎斯吉普的副駕駛座上,已經升任下士的馬林正專心致志地為代理師長開車。他們剛剛離開了太平洋軍區司令部,準備回機場的營地。
就在剛才在司令部召開的團級幹部以上會議上,波爾金上將通報了美日韓三國聯軍可能攻擊濱海地區的緊急情報,並做出了新的軍力部署。對於蘇軍來說,遠東濱海地區的形勢十分嚴峻。太平洋艦隊主力此時正西征在萬裡之外的大西洋,海軍根本無力主動出擊,只能集中防守海參崴、納霍德卡等主要港口。從海上防止敵人進攻已無可能。剩下的只能決戰於海岸。但鑑於中國的威脅,太平洋軍區仍不得不將主要的陸上部隊配置在黑龍江-烏蘇裡江一線,所以防守海岸的兵力十分空虛。其實就算把防守蘇中邊境的部隊調到海岸,數量也不多。加之還沒能掌握&ldo;太極旗&rdo;計劃的主攻方向,波爾金只好將有限的部隊集中在海參崴、遊擊隊城、達利涅戈爾斯克等交通要地。上將的策略是防守反擊,待敵人上陸後摸清其主攻再投入所有兵力全力反擊,將其趕下海。
伊戈爾旗下的第519空降師是遠東濱海邊疆地區蘇軍唯一一支具備戰鬥力的傘兵部隊,奉命駐守在海參崴機場。他們將作為反擊的先鋒,隨時準備空投到敵人的登陸場上。
實際上,第519師自華盛頓一戰之後元氣還沒有恢復過來。這支原本三流的部隊在那一場名垂千古的傘兵作戰中損失慘重,不僅失去了許多士兵,還損失了大部分軍官。隨之德高望重的馬爾科夫軍長被調回莫斯科養病,部隊的建設與補充也變得步履艱難,至今仍然沒有補充完整,充其量只是一個團多一點的規模。
所以伊戈爾以上校軍銜代理師長並不算太誇張。一線部隊的王牌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