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第1/2 頁)
莫非自己要成為千古罪人?哎!管他的!如今已成騎虎難下之勢!只有堅持到底!
他倒是橫下一條心!
……
晚間,武炎之府。
他請了十七八個人,有他的一個侄兒武守德,其餘的都是自己在京中認識了一些好友。
當然楊再思也來了,他倒也算不上好友。不過人家主動要求上門的,又是宰相,自己如何能拒絕。
大家喝酒聊天,很快就聊到今日上午這個案子之上。要說起來,今日來的這些人當中,有四五個最初對這個案子還是比較擔心的。
主要是先派的來俊臣審理,他們怕牽連到自己。如今是武炎之辦案,當然他們就沒有了危險。
楊思勖說道:&ldo;沒想到東萊王一回神都,就接手了這麼一個難辦的案子!&rdo;
他不是常參官,不過聽這些人剛才說了這麼多,他早就明白此案的關節在何處!
第130章 大謀
&ldo;陛下如此信任,鄙人也只有盡心盡力的辦案,並不敢做他想!來喝酒!&rdo;武炎之說道。
&ldo;這倒也是,我們做臣子的,不聽聖上的還能怎麼辦呢?不過東萊王一旦接手了此案,可就難辦了!所謂成王敗寇,如果要想讓聖上滿意,東萊王的聲譽必定受到影響!&rdo;司屬卿李伯昌說道。
眾人也都知道他說話的意思,沒再繼續說話。
這時武炎之給齊瑄使了個眼色,他便先走了出去。隨後齊瑄藉故上茅廁,也走了出去。
武炎之當然在外面等他,二人來到旁邊的一間書房。雖然武炎之心裡已基本有底,不過他還想聽聽齊瑄的意見:&ldo;齊兄,你現在當了殿中侍御史,可要抓住這個機會。這大周可是要職,一般人是得不到的。&rdo;
&ldo;屬下多謝東萊王推薦!沒有王爺,就沒有屬下今日。屬下永遠不會忘了王爺的大恩。&rdo;齊瑄非常恭敬的回答道。
&ldo;也是你才智過人,我不過在後面推了一把罷了!對了齊兄,你對我臨時擔任的這個推究使有何建議?&rdo;
齊瑄說道:&ldo;東萊王,依卑職的意見,此事未必是壞事!聖上英明神武,極會用人。
如今形勢非常微妙,太子之位不明。那李旦不過是皇嗣而已,什麼叫皇嗣?就是皇帝的兒子!他又不是太子!也就是說目前,武李兩家人都有機會。
不過從這次河北契丹之亂來看,聖上如此興師動眾,多半是為了擴大影響,給武家子弟一個立功的機會。由此可以看出,聖上似乎趨向於武家子弟。
可惜,梁王和建安王並未建功,頗讓聖上失望。反倒是東萊王異軍突起,屢立大功,聖上肯定震撼不已,她老人家或許沒有想到。
不過既然東萊王雷霆萬鈞之力將叛亂平定,如今聖上又派河內王清查叛逆,形勢已經日趨穩定。
加上東萊王大勝突厥,可能那突厥還會興兵作亂進行復仇。沒準到時候,還得要東萊王掛帥。
雖然如此說,不過依如今的形勢看來,聖上必定對立武家還是李家之人為太子,依然猶豫不決。當初如果契丹之亂延長日久,李家二王子繼位的希望就會大增!
這次劉思禮謀反一案,肯定不那麼簡單!讓皇嗣李旦或者廬陵王李顯當太子,朝中呼聲很高。因為除東萊王外,武家諸王都是平庸之輩!
屬下建議,趁此東萊王大勝突厥和契丹的機會,再利用這劉思禮謀反一案,將有意恢復李家之人一網打盡,豈不妙哉?
此一來,說不定皇帝也會對東萊王另眼相看的,說不定東萊王也有上位的機會…&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