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頁)
蕭楚女和遊曦這一對情侶的英骨,在同一年先後都隨珠江而去。滾滾東逝之水,浪淘盡多少風流人物!物換星移,七十幾載過去,如今生長於網路時代、追求數位化的青年一代,讀起當年署名蕭楚女的文章,會感到許多詞句已很遙遠和陌生,然而那種為改造中國與世界而奮鬥的情懷及可貴的蠟燭精神,卻仍能激勵人們為強國雄圖而努力進取!
第20章 革命何須怕斷頭的‐‐楊超
楊超是河南光山人,早年隨家人遷居江西德安。1921年進南昌心遠中學,曾參加改造社。1923年在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時,加人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在北京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由黨派回江西擔任中共江西省地方委員會委員,後赴德安擔任中共縣委書記。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他曾經轉往南昌、武昌、河南等地工作;10月,黨任命他為特派員再回江西,組織地方武裝堅持鬥爭,不幸於1927年12月24日在九江被特務逮捕。27日在南昌市德勝門外下沙窩被敵人殺害。他在刑場上面對敵人冒煙的槍口,高聲吟詩一首:
滿天風雪滿天愁,
革命何須怕斷頭?
留得子胥豪氣在,
三年歸報楚王仇!
他堅信革命必將勝利,烈士的鮮血絕不會白流,具有英雄氣概的革命同志,一定會向敵人討還血債的。
第21章 好漢身軀為群裂的‐‐周文雍
周文雍烈士的名字,因&ldo;刑場上的婚禮&rdo;而傳揚天下。他在犧牲前一瞬間宣佈與妻子陳鐵軍一起,把生命和鮮血都獻給壯麗的革命事業。
1904年,周文雍出生於廣東開平縣農村,從小跟著當私塾教師的父親唸了4年書。後因家貧就去一個高小夥房,邊當雜工邊讀書,1922年,在親友資助下考入廣州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在這個人稱&ldo;紅色甲工&rdo;的學校裡,他讀到了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嚮導》和布哈林所寫的《共產主義abc》以及《階級鬥爭淺說》等,並於1923年加人社會主義青年團,後任團支部書記和學生會主席。這年秋天,擁護孫中山的軍隊與反孫的陳炯明部隊在距廣州不遠的石龍鎮激戰,周文雍組織團員慰勞隊,去前線勞軍時突遇機槍火力封鎖,他帶領大家低身前進衝過鐵橋,還繳獲了一挺輕機槍。他在火線上的表現轟動一時,自然地被廣州青年擁為學生領袖。
1924年,周文雍任青年團粵區執行委員會委員,根據組織安排,他在課餘時間負責&ldo;手車夫工會&rdo;的工作。他帶領青年團員們多方奔走,籌集資金為車夫們在東堤二馬路橋高街建了一批簡易房。車夫們感激其領導的工會能為工人辦實事,於是都積極參加工會活動。這支隊伍在後來組織廣州起義時成為工人赤衛隊的主力。1925年夏,周文雍被反動校長開除,中共廣東區委將他轉為中共正式黨員,並任區工委委員。領導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參加省港大罷工。1926年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兼青年委員,青年團廣州地委書記。
1927年4月,廣東當局進行反共屠殺後,時任廣州工人代表大會主席、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的周文雍轉人地下活動。因單身革命者容易引起敵人懷疑,組織上於同年8月間派陳鐵軍到他身邊工作,並扮成假夫妻。
陳鐵軍年長周文雍一歲,出身廣東佛山富戶家庭,為逃婚憤然離家出走。
1926年在廣東大學加入共產黨。翌年&ldo;四一五&rdo;政變時,她從校內化裝逃脫,隨即又到醫院把因難產無法單獨行走的鄧穎超送上去上海的船。後來鄧穎超說,當時若無鐵軍相救,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周文雍和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