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ldo;文革&rdo;中劉愛琴被關進&ldo;牛棚&rdo;,屢遭批鬥毒打,她丈夫也帶著3個孩子離她而去。在那最困難的時刻,又相繼傳來了哥哥允斌、父親劉少奇、弟弟允若去世的訊息。真是雷劈電擊,但愛琴沒有倒下,她頂過來了。
劉濤和劉允真是劉少奇與王前所生的子女,相對於劉少奇和何寶珍生的子女,他們姐弟的童年物質生活,那是幸福百倍了。但他們在精神生活上並不比普通孩子愉快,一是他們父母的離婚,在孩子的心靈深處,總是一個難以接受的現實;二是&ldo;文化大革命&rdo;,他們不能不跟隨毛主席革命路線,向資產階級反動路線開火,在思想深處,他們又無法和&ldo;資產階級司令部的頭子&rdo;、自己的父親劃清界限,使他們處於一種進退兩難、裡外不是人的艱難境地。
劉濤從小就過著寄宿制的生活,她先後就讀於北京育英小學、北京師大女附中,後來考人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作為當時的紅色公主,她在上學時,自然被人高眼看待;但當父親被打成&ldo;叛徒&rdo;、&ldo;內奸&rdo;、&ldo;工賊&rdo;時,她無論如何在當時都不會得到人們的信任和諒解。
劉允真小名丁丁,是個普通孩子。他讀到初三時就考人了北京豐臺農業學校,一直過著平民生活。
劉少奇與王光美的孩子:平平、劉源、亭亭、瀟瀟(小小),作為共和國主席的兒女,他們的生活並不比常人平靜、幸福。劉少奇對子女要求嚴格,有意從小就培養、鍛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在三年困難時期,年僅11歲的平平、9歲的劉源、8歲的亭亭都被送到寄宿制學校,和同學們一起住宿、吃飯、學習、勞動。有人覺得孩子們都還小,接回家來吃住條件會好些。少奇同志卻說:&ldo;群眾吃不飽飯,我們當幹部的有責任啊!讓我們的孩子也嘗嘗吃不飽的滋味有好處。等到他們為人民辦事的時候,將會更好地總結經驗教訓,再不要讓人民餓肚子!&rdo;
少奇對子女的管教是嚴厲的,但也充滿了父愛,只要能抽出時間,就會和孩子們一道說笑,帶他們下海游泳、散步、談心,關注著每一個孩子的進步。平平15歲時,王光美在河北新城縣高鎮農村搞&ldo;四清&rdo;。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個渾身塵土、滿頭大汗的小女孩找王光美。王光美和工作人員一見,不禁都大吃一驚!
&ldo;哎呀,你怎麼來啦?&rdo;
&ldo;誰送你來的?&rdo;
平平不以為然地說:&ldo;爸爸給我個地址,我就自己來了。&rdo;
原來,平平這次獨自出門,是少奇的主意。15歲的平平放假了,少奇要鍛揀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就要她一個人去找媽媽,並向秘書交代:&ldo;我寫了封信,讓平平給她媽媽送去,你們不要給她買車票,不要送她上車站,也不要通知光美同志或縣裡去車接她,一切都讓她自己辦。&rdo;
秘書們覺得孩子還小,這樣做會出事,想勸少奇。但少奇說:&ldo;小孩子不能什麼事總靠大人,要讓她自己去闖闖,才能長真才實學。如果總靠大人幫忙,她就會有依賴性,遇事不動腦筋、想辦法,將來還是不會做事情。&rdo;
&ldo;文革&rdo;開始後,劉少奇子女的命運和國家主席緊緊相連。在批判劉少奇的同時,批判&ldo;黑苗子&rdo;大會,也是一個接一個。
1968年3月28日,平平被關進衛戍區監獄;這年的12月,劉源被押送到山西雁北接受貧下中農的監督勞動。18個月的牢獄生活,平平先後換了三次監獄。她從監獄出來後,被發配到山東墾利縣大孤島軍馬場。
粉碎&ldo;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