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舊貨站裡的隱秘倉庫(第1/3 頁)
最終四十公斤來自軋鋼廠的下腳料,再添上3塊錢,讓周平安收穫了一把厚背薄刃的菜刀,一把用料紮實的斧頭,一把鋒利的彎月鐮刀,一把厚實的鐵鍬,一大兩小三口炒鍋,一口直徑六十多公分的大鐵桶和一大一下兩個圓形鐵皮油桶。
至於到最後,誰佔便宜誰吃虧,誰知道呢?反正周平安和老師傅都笑的很開心。
將換來的東西裝進大油桶裡,又放在架子車上,周平安和感覺自己賺了的師徒三人揮手告別,拉著架子車就往廢品收購站的方向走去。
在五六十年代,我們的垃圾回收及處置,如果自稱老二,舉世沒人敢稱第一。
那時垃圾分類回收,組織嚴密,流程井然,調撥有序。
回收的品類,細到令人震驚:雞鴨毛、廢電池、牙膏皮、肉骨頭、桔子皮、碎玻璃、破棉絮、布角料、眼藥水瓶、各種料瓶、各色“敝履”、長短髮辮、揉皺汙損的垃圾紙、燈泡日光燈管,而各款書報、破銅爛鐵則屬檔次。總之,只有你不屑蠅頭小利扔棄的,沒有“投胎無門”的,除非回收站也愛莫能助。
有些市民嫌分揀擾心,當時回收站的工作人員卻盡職敬業:以收廢紙為例,細分為大報、小報、雜誌、書本、黃板紙、雜揉紙。每逢寒暑假集中湧來的32開課本又得專項捆紮。再如雞毛與鴨毛,鴨毛取絨每斤7元,雞毛僅4分,要嚴格分檔,要剔出混跡其中的白細雞毛;女孩子的剪髮辮,一叢亂髮,接手者耐心理順,丈量後按色澤等論價。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敝履”:純塑膠的與夾雜海綿的,同鞋不同命……
所以要比垃圾分類,“倭寇們還嫩著呢!”
北新倉的廢品收購站雖然不是bj成最大的收購站,但是有一樣,很得周平安的看重:這廢品收購站後院還有一個專賣廢舊物資的大院兒。
這個物資匱乏的連磚頭瓦塊兒都稀缺的年代,一些相對廉價的廢舊物品在周平安看來那就是放錯地方的寶貝。
而且周平安的內心還有些小激動,因為前世在小說上看到,舊貨站以及垃圾收購站可是城市裡隱藏的寶庫。在這裡小說的主角經常會遇到一些罕見的古董寶物之類的。
不過,周平安雖然知道自己沒有鑑定寶物的眼光,但是這些並不會影響他對尋寶的激情。對於一個後世人來說,尋寶、撿漏是一件很神秘很刺激的事情。
就這樣,懷著期待的心情,周平安拉著架子車走進廢品收購站,果然,裡面的場景讓第一次到來的周平安頗受震撼。
從外面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廢品收購站,裡面卻面積相當的大,各種各樣的廢品,分門別類的擺放著。比如廢紙,廢銅,廢鐵,塑膠等等。
不過也有一些可能是還沒來得及分類,雜七雜八的混合在一起,高高的堆放在院子的中央位置。而圍著這座“小山”,還有幾個頭戴帽子口罩,身穿圍裙,帶著手套的工作人員正在全神貫注的進行分揀。
“小夥子。你要賣什麼東西?來,這邊”周平安正看著,卻看見一位手裡拿著一個茶缸子,帶著一副斷了腿拿膠布沾著的眼鏡的大爺,正在大院的一角向他招手示意。
在四九城,最不能小看的就是大爺,何況這位大爺還帶著一副和閆埠貴同款的眼鏡。
周平安連忙停下架子車,解釋說:“大爺,您誤會了,我不是來賣廢品的,相反,我是打算來買點東西的。”
“你個小年輕兒,到這兒來買東西?”這大爺驚訝的看著周平安,上下大量著。
實在是因為這大爺一天到晚都難得遇到幾個來買東西的,況且就是見到了也都是歲數比較大的,像周平安這樣穿著板正的小年輕來買東西的,還真不常見。
“是的大爺,我想買一些舊傢俱和木料,對了品相好的盤子碗我也要,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