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包衣們,努力!(第1/3 頁)
就在朱道樺領兵趕來的時候。
楊遇春的第十七旅承受了極為巨大的壓力。
連續三天,清軍都發動了高強度的進攻。
一波一波的攻勢下,讓第十七旅的彈藥消耗已經快見底了。
甚至在第三天的攻勢中,第十七旅到現在也是一炮未發,這讓清軍更加能組織起兵力的優勢來衝擊明軍的防線。
清軍依託著沙包車連成線的戰線。
源源不斷的投入步卒作戰。
套路還是用南方綠營兵做炮灰,先消耗一輪明軍的火炮和火槍之後,再投入甘陝綠營衝鋒上去打手榴彈和肉搏戰,然後包衣軍的炮隊趁機將臼炮車推上去轟擊。
在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下。
清軍可以說完全掌握了戰場的主攻優勢了。
一輪一輪的兵力投入進去。
在清軍的沙包牆到明軍陣地之間這短短的兩三百步的距離,已經變成了血肉磨坊。
這一片的地面已變成了殘紅色。
瀰漫著一陣陣腥臭味。
然而,即使已經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對面的明軍陣地依然是穩若泰山。
哪怕,對面的明軍在第三天就沒有再有那恐怖的開花炮彈發射了。
然而面對明軍的防線,他們就是突破不了。
在火槍、手榴彈的配合下。
就在明軍的陣線前,清軍已經至少死亡了三千多人了,受傷的人數更是高大七千多人。
然而守了三天的五千明軍士卒鬥志卻不見減少。
他們甚至可以等到清軍計程車兵接近二十多步的時候,先甩出一輪手榴彈,然後再極近距離上齊射一輪火槍。
就這一下,就能把清軍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軍陣打亂,然後再端著刺刀就從戰壕上衝了上來,排列成密集的橫陣,用刺刀就能打出極為恐怖的交換比。
這樣的結果讓在高處時刻注意戰況的乾隆臉色越來越難看。
他本來以為,就憑藉著那火槍加上刺刀的長度,不就是一柄短矛麼,算不得什麼。
但是明軍使用的戰術卻完全發揮出來了這種武器的威力——事實上,燧發槍加上刺刀的組合,算得上是一次人類步兵武器的大一統。
在這種組合出現之前,步兵基礎的兵種通常是需要火槍橫陣加上長矛橫陣兩種兵器的組合。
而在火槍出現之前。
那步兵兵器更是繁雜。
刀盾兵,長矛兵,弓箭手。
同時為了對付披甲的敵人,還要有裝備破甲武器的步兵隊,比如說鐵錘、破甲錐等。
然而,當燧發槍加上刺刀的組合出現之後。
以上所有的冷兵器就基本被取代了。
步兵打仗的基本元素無非是遠端投射和近身肉搏。
之前這兩種形態需要的是不同的兵種負責,諸兵種互相配合。
但是現在,燧發槍的優勢遠超弓箭——倒不是說弓箭的威力不如燧發槍,至少從射速上來說,一名優秀弓箭手的攻擊速度是要遠超過一名熟練的火槍手的。
但是弓箭手難得,火槍手易得。
好弓難製造,而火槍卻完全可以實現標準化、流水線化的生產。
基於這一點,弓箭手軍隊的人數無法進行迅速擴張,而火槍手可以。
在破甲威力上。
哪怕你身穿再昂貴的盔甲。
近距離被火槍轟擊一槍,哪怕盔甲沒有被射穿,這巨大的衝擊力也能暫時報銷一名鋼鐵罐子步兵的戰鬥力了。
近戰肉搏上。
雖然火槍加上刺刀的組合不如長矛那麼長,也無法裝備藤牌之類的防具。
但是近距離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