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開窗理論(第1/2 頁)
之前在白色實驗室的時候,這名印度科學家能夠做到的只有上傳十秒左右的動作意識。
充其量就是免程式設計,控制機械手進行一段往復運動。
但是在回到印度得到了印度本地的工業企業的一群幫助之後。
這名印度科學家在意識上傳這件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雖然距離備份一個人的完整意識,還有一段距離。
但是現在上傳的部分,已經足夠製造出一個簡單的AI。
而在印度媒體再次像是過年一樣,吹捧印度科技震撼人心的同時。
這項技術立刻就被塔塔集團,準備運用在工業生產中。
困擾印度製造的問題,就是落後的基礎設施,以及狀態不穩定並且喜歡尋思的工人之間的問題。
而提升工人素質並不是一天兩天,或者一次兩次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生產線上無小事,每一個小問題之後,如果深挖根源,那麼問題的根源能夠一路挖到CEO辦公室裡去。
所以在‘數字意識’取得突破之後,作為實驗室大金主的塔塔集團。
立刻就準備將這項技術運用到汽車生產線中去。
本來現代的汽車生產線,就已經大量進行了標準化與自動化。
雖然在原理上依舊與上個世紀卓別林電影中,工人分工合作狂暴打螺絲釘相同。
但是自動化裝置的引入,也大大降低生產線中工人數量的同時,也降低了人工裝備出錯的可能性,降低了產品的故障率。
像是一些更加先進工廠則玩的更花。
比起傳統生產線,一條線上只生產一種產品的模式。
這些工廠採用了柔性生產線,也就是在保證生產效率不降低的同時,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儘可能多的產品。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條生產線就能夠包打一切,能夠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
這生產成本降下去了,那麼利潤自然就升起來了。
但是要搞這種柔性生產線,對於工人的要求就很高。
不能夠再像是之前一樣會在同一個地方,打同一種螺絲就能夠解決問題。
塔塔集團在柔性生產線上,做了好幾次努力,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畢竟就連工人水平更高的HAL也就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都常年維持著飛機不修沒事,一修就壞菜的高水平。
所以現在這種簡單AI技術,就是塔塔等工業集團,願意砸下重金來進行研發的主要原因。
而數字意識技術這次難得的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沒有像是灌多了恆河水一樣,進行布朗運動。
而是在複製了一名技工的意識之後,生產線上的一臺麼有錄入程式的機械手,很快就能夠頂替那名工人的工作。
甚至在將這個AI複製到了更多的機械臂上之後,由PIE工程師給這些機械臂教授了他們設想過很多次的柔性生產線生產方式之後。
這條生產線,居然真的能夠進行柔性生產。
面對這種巨大的成功,現場掌聲雷動。
各個工業巨頭開始準備追加更多的資金來完善這項技術。
在第二天各個印度的媒體上,都刊登上了那名科學家與塔塔集團總裁握手的照片。
以及加大加粗的標題《未來!屬於印度!》。
印度的這次跨越式工業水平提升,自然影響到了正準備舉行PDC峰會的其他幾個國家。
於是當所有與會人都將那個看起來頗有幾分像是皇冠的黑色腦波儀戴在頭上之後。
便立刻有人詢問張揚,對於印度的這項技術怎麼看。
人是從你的實驗室裡出去的。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