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時髦、洋姿態,無不應有盡有。這女兒剛十八歲,中學尚未畢業,可是張先生夫
婦保有他們家鄉的傳統思想,以為女孩子到二十歲就老了,過二十沒嫁掉,只能
進古物陳列所供人憑弔了。張太太擇婿很嚴,說親的雖多,都沒成功。有一個富
商的兒子,也是留學生,張太太頗為賞識,婚姻大有希望,但一頓飯後這事再不
提起。吃飯時大家談到那幾天因戰事關係,租界封鎖,蔬菜來源困難張太太便對
那富商兒子說:「府上人多,每天伙食帳不會小罷?」那人說自己不清楚,想來
是多少錢一天。張太太說:「那麼府上的廚子一定又老實,又能幹!像我們人數
不到府上一半,每天廚房開銷也要那個數目呢!」那人聽著得意,張太太等他飯
畢走了,便說:「這種人家排場太小了!只吃那麼多錢一天的菜!我女兒舒服慣
的,過去吃不來苦!」婚事從此作罷。夫婦倆磋商幾次,覺得寶貝女兒嫁到人家
去,總不放心,不如招一個女婿到自己家裡來。那天張先生跟鴻漸同席,回家說
起,認為頗合資格:「家世頭銜都不錯,並且現在沒真做到女婿已住在掛名丈人
家裡,將來招贅入門,易如反掌。更妙是方家經這番戰事,擺不起鄉紳人家臭架
子,這女婿可以服服貼貼地養在張府上。結果張太太要鴻漸來家相他一下。
方鴻漸因為張先生請他早到談談,下午銀行辦公室完畢就去。馬路上經過一
家外國皮貨鋪子看見獺絨西裝外套,新年廉價,只賣四百元。鴻漸常想有這樣一
件外套,留學時不敢買。譬如在倫敦,男人穿皮外套而沒有私人汽車,假使不像
放印子錢的猶太人或打拳的黑人,人家就疑心是馬戲班的演員,再不然就是開窯
子的烏龜;只有在維也納,穿皮外套是常事,並且有現成的皮裡子賣給旅客襯在
外套裡。他回國後,看穿的人很多,現在更給那店裡的陳列撩得心動。可是盤算
一下,只好嘆口氣。銀行裡薪水一百塊錢已算不薄,零用盡夠,丈人家供吃供住
,一個錢不必貼,怎好向周經理要錢買奢侈品?回國所餘六十多鎊,這次孝敬父
親四十鎊添買些傢俱,剩下不過所合四百餘元。東湊西挪,一股腦兒花在這件外
套上面,不大合算。國難時期,萬事節約,何況天氣不久回暖,就省了罷。到了
張家,張先生熱鬧地歡迎道:「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見!」張先生跟外國人
來往慣了,說話有個特徵--也許在洋行、青年會、扶輪社等圈子裡,這並沒有
什麼奇特--喜歡中國話裡夾無謂的英文字。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
文來講;所以他說話裡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
,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他仿美
國人讀音,維妙維肖,也許鼻音學得太過火了,不像美國人,而像傷風塞鼻子的
中國人。他說「very well」二字,聲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嚕--「vurry wul」。
可惜羅馬人無此耳福,否則決不單說r是鼻音的狗字母。當時張先生跟鴻漸拉手
,問他是不是天天「go downtown」。鴻漸寒喧已畢,瞧玻璃櫥裡都是碗、瓶、碟
子,便說:「張先生喜歡收藏磁器?」
「sure! have a look see!」張先生開啟櫥門,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