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第1/2 頁)
「既然如此明日便去見見,」老夫子對姜子牙這三弟子也是心有好奇的。
次日,周扶召見了老夫子,當老夫子要下拜時,周扶連忙拉住老夫子:「不可不可,老夫子您是與我師傅同輩,周扶受不起。」
周扶此時是想以一個晚輩的身份來與老夫子見面的。
何況,百歲老人給一個一歲寶寶見禮,周扶心裡慌的很。
老夫子說話如春風細雨,溫溫吞吞的:「國之君主,陛下應當受草民這一拜。」
老夫子堅持還是拜了下去,因為在老夫子眼中,面前這個是大周天子。
等周扶將他扶起後,他也順勢站了起來。
周扶招待老夫子落座,也不知是面見偶像緊張還是怎麼的,周扶打起來十二萬分的精神,潛意識裡的教養與動作令他表現的狀態特別好,恍惚之中,彷彿就是個溫潤如玉、仁禮共存的儒家學子。
周扶潛意識裡表現出來的君子修養,令老夫子好感度蹭蹭蹭地往上漲。
至少第一印象,老夫子覺得這孩子有禮貌,有修養,他溫和地開口提起了話題:「不知陛下對如今的儒學有何認識?」
這也是老夫子想要知道的,姜子牙究竟是怎麼教導的學生,又給當今周帝灌輸了怎樣的思想。
「儒學,脫胎自周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著重君子品德之修養,仁與禮相輔相成,重倫理,提倡教化與仁政。」周扶的理解來自他腦海中後人對早期儒家的概括,倒是也夠詳盡。
「陛下認為,何為仁政?」老夫子撫摸鬍鬚,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問道。
「朕認為,仁政是指輕徭薄賦,不以□□奴役百姓,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周扶認真地回答道。
老夫子轉變了口風:「陛下認為自己能夠做到這些嗎?」
「能,」周扶堅定點頭。
「既然如此,陛下日後會與別國開戰嗎?」老夫子又問道,這次的問題卻是直接指明問題所在。
「會的,」周扶反應過來:「強兵才能富國,國富才能強兵,在亂世之中,唯有富國強兵才能令百姓能夠有生存之地。」
到底是姜子牙教出來的學生,便是有著仁善的皮囊,本質上與那姜老頭一個樣!
老夫子鼻子裡噴出一絲氣息,心裡嘀咕了幾句,轉而說道:「戰亂消耗之國力,會給百姓生活帶來負擔。」
「亡國帶來的痛苦,會讓百姓流離失所,」周扶介面說道:「唯有國強才能民富,民富才能國強,這是良性迴圈。」
「看來日後陛下有打算重用武將,擴招軍隊?」
「是的,科舉之後,朕會徵兵。」
「既然如此,那輕徭薄賦便行不通了,」老夫子緩緩搖頭:「百姓家中男子參軍,留下老弱婦孺守著微薄的田產,還有賦稅的增加,對他們的生活是極大的壓迫,所謂輕徭薄賦與戰爭的現實相違背。」
「輕徭薄賦行的通呀,」周扶說道:「促進社會生產會令社會產出增多,百姓手裡有餘錢就會用來消費,消費會促進新的產業鏈誕生,包括戰爭,戰需是一大產業,而士兵們需要升職升官的空間。」
「至於擴招軍隊,徵兵入伍之人家中有額外優待,軍中軍餉不低,」周扶解釋道:「若夫子說養龐大的軍隊需要極大的國家財力,時間久了不好,可朕認為,哪怕沒有戰爭,國之軍人,也要為百姓做事,各大工程,各種救災都缺不了他們,軍餉不是空養著他們的。」
其後的發展鏈既然周扶都已經考慮清楚了,老夫子也不多追問。他此次不是來指手畫腳為周帝上課的,他只是來試探周帝的口風,看看這位姜子牙灌輸思想後的周天子對這天下是怎樣的想法,這關係到日後整個天下的動向。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