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萬連響(第1/2 頁)
和氣態巨行星接下了任務之後,浮現在它大氣上的巨大眼睛就這麼消散了。
陸羽看著行星生命體發來的座標有些好奇,上面以戴森球文明附近的五十顆恆星為基點,按照三維立體座標組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立方體空間,那五十個點分佈在這個空間中,中心位置就是戴森球文明。
【無效座標】
陸羽嘗試著將這個座標系直接匯入了銀色星辰號的導航系統中,依舊沒有啟動空間跳躍。
直接讓陸羽熄滅了讓藍星也按照這種方法繪測一個座標系的想法。
但好在有了這個座標系,七號很快就鎖定了方向和距離,隨時都能靠指向性空間跳躍過去。
攻略戴森球的任務和系統的任務都沒有什麼懲罰,同時兩者又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想要完成系統任務,則需要一個進入蟲洞的資格,擺在陸羽面前的似乎就是攻略戴森球這麼一條路子。
畢竟下一次任務誰也不知道那特殊恆星什麼時候釋出,而他也沒有能搬運一顆行星的常規科技。
想著兩個競爭對手已經比自己先出發了兩百多年,陸羽乾脆就直接跳躍到了戴森球文明的邊緣,想觀察一下情況再做判斷。
原本想象中三個恆星級文明混戰,打到星河破碎,原子核都磨滅的景象並沒有出現。
比自己先出發了200多年的五級文明似乎都還沒趕到,整個恆星系一片平靜。
戴森球,最早在藍星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就是建立起用以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源的人造天體。
相當於利用整顆恆星作為一個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
但是在實際論證中,發現一個恆星系的物質是根本不足以建立起原始概念上的戴森球,因此而誕生了多種變種,例如戴森雲,戴森殼等等。
這項超級工程的理論提出到至今,已經在人類社會中廣為流傳,甚至被天文學引用為尋找外星文明存在證據的佐證。
而現在陸羽則親眼見證了這個超級工程的存在。
無數的金屬獨立結構環在一個天文單位上包裹著恆星,類似於環繞藍星的雲,可以看到這些金屬結構上,時不時跳躍出蔓延幾萬公里的電光,那是它們之間在傳輸能量。
它們完全將包裹的恆星光線吸收,並且攔截住100的恆星能量輸出。這樣這些結構聚合處還有一個個黑色半圓凸起,道道宏大的電光全都被吸收儲存進其中。
在這主體球型結構之外,還有一圈漆黑的旋轉星環,像是一條環恆星軌道,特別是上面連結著一顆顆球型結構,宛如給戴森球戴上珍珠項鍊。
如果是在太陽系,在這樣的距離距離上,建立一個戴森球,它的內壁面積在55億倍地球的表面積以上,才能完全吸收太陽釋放的能量。
“引力波探測結果……捕捉到恆星引力波,戴森球中的恆星質量約為太陽的14倍。”
因為恆星體積比太陽還大的原因,這顆戴森球建立起來的體積也隨之變大。
它是如此震撼……卻無用。
無法隱藏引力波,會使得它在宇宙中如此的顯眼!如果不是為了隱藏自身,為什麼費時費力建立起這麼一個超級工程呢?
或許是消耗了大量物質的原因,這顆恆星系裡已經沒有了自然行星的存在。
哪怕是如此,除了恆星之外的其他恆星系物質也不足以支援這顆戴森球才對!
銀色星辰號就停留在一百個天文單位之外,有了之前行星生命體的教訓,陸羽沒有貿然開啟主動探測功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但單憑接收式探測儀器,陸羽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透過光學儀器收集到影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