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1/5 頁)
自重之嫌。江南態勢,比王鈺原先所想,更為複雜。江南不平,則國家一日不得安寧,任重道遠啊。
這日。大軍整頓完畢,糧草軍械皆已運到。王鈺召集眾將,商議出兵。在先打趙構,還是先打錢伯義和柴桂地問題上,眾將有了分歧。有人建議先打趙構,因為趙構是國賊,竊國稱帝,打掉了他,廣西和荊湖可不戰而定。
但也有人建議,需先打錢伯義與柴桂。因為若不先除此兩賊。一旦與趙構偽朝廷開戰,此二人必然渾水摸魚。尤其是這個柴桂,他可是前朝周世宗柴榮子孫。宋太祖陳橋兵變,奪了柴氏天下,為收買人心,於是善待柴榮子孫。其後裔分為三支,一支世居汴京,守護後周皇陵,帝闕之下,不得稱王。所以封崇義公。一支世居滄州,也就是柴進堂。柴進兩兄弟的先祖,本來貴為王爵,卻因早年得罪了權貴,在天子面前進了讒言,將這王爵剝奪。轉給了仁宗年間遷移至廣南西路的柴氏旁支子孫柴邦瞻承襲。柴邦瞻早年曾隨郭逵南征交踐國,因軍功積遷廣南西路都指揮使、行營副總管,統率、欽溪洞壯丁四萬四千五百人,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開府稱王之後,廣南西路更是隻知有柴王,而不知有安撫使。
傳至這一代,便出了一個柴桂。此人世襲王爵,民間稱其為小梁王柴桂。盤踞廣西,儼然一個小國。只因廣西在宋時,被視為“不毛之地,尚未開化”,是以朝廷也不加重視,任由柴桂坐大。得知趙構在杭州稱帝后,柴桂有心反叛,更兼同宗兄弟柴進堂,柴進兩兄弟被王鈺所殺,他豈肯善罷甘休?
王鈺也頗覺為難,先打哪邊都對,也都不對,可兩線作戰,又是兵家大忌。官軍雖然兵精糧足,裝備先進,佔盡了天時和人和,可人家佔據著地利。特別是那小梁王柴桂,世居廣西,百姓只知梁王,不知朝廷,顯然已是割據一方。
瞧著地圖看了半晌,王鈺終於發話道:“先打趙構!柴錢二人,眼下雖拒絕到御營朝拜,但他們還沒有公開造反。依我看來,他們是在觀望,誰勝就倒向誰,一旦我軍打下趙構,此二人必定聞風來降。”
帳下眾將還欲進諫,忽聽帳外武士報道:“稟丞相,荊湖路招討使錢伯義麾下部將,鄭成風求見!”
錢伯義的部將?他跑到御營來幹嘛?王鈺疑惑不解,當即命鄭成風進見。
只見一員戰將,身披重鎧,手裡提著一個包袱,大步進帳,四處觀望,見到王鈺,急忙伏拜於地:“卑職鄭成風,叩見恩相!”
恩相?莫非有故人來訪?王鈺瞧了他好大一陣,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於是上前扶起,詢問道:“將軍既是錢伯義部將,可知其為何抗旨不遵,拒不見駕?”
那鄭成風年約三十左右,神情勇悍,頗有燕趙之風,見丞相過問,便回答道:“早前,天子詔書到達荊湖,錢伯義拒不奉詔,其心可誅,其情可疑。我等將領苦勸不聽,錢伯義有心割據一方,對抗官軍。衡州知府孫大人前去勸說,反被他扣于軍中,我等見其有造反之心,遂興兵起事,斬殺錢伯義!”
王鈺聞言,大喜過望,急忙問道:“錢伯義如今在哪?”
“在這!”鄭成風舉起手中包袱,解開一看,竟然是一顆人頭!天氣轉熱,從荊湖到此,即使乘馬,只有十餘日路程,這錢伯義地人頭,早就發臭。帳中武將倒還處之泰然,可一般謀臣早就變了臉色,掩面嘔吐。
王鈺也是看得心裡陣陣噁心,冷哼道:“多行不義,活該如此。將軍立此大功,我自會在天子面前保奏,加官進爵!”
“謝丞相!但……”那鄭成風欲言又止,神情不定。王鈺會意,摒退眾人,獨留鄭成風在帳中。
“將軍可是有機密之事稟報?”王鈺打量著他,始終覺得這人有些眼熟,似乎在哪裡見過。否則,他也不可能稱自己為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