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4231改進版(第1/2 頁)
潘毅要講的,當然就是從系統中學習而來的、並加入了一點自己想法的穆氏41。
他需要跟教練組解釋自己的思路。
先要讓教練組搞明白了,才能再讓他們把自己的戰術思想貫徹到訓練當中去,並透過訓練灌輸給球員。
而至於為什麼是41,除了這套戰術能夠更好地貼合目前漢堡的人員配置以及弱隊的定位以外,“主動求變”也是潘毅不再繼續使用在米蘭時433的重要原因。
現在歐洲足球戰術風格與戰術理念的更新淘汰速度飛快,教練員之間見招拆招的能力越來越強,一個成體系的戰術打法最多隻能擁有1-2個賽季的輝煌期,隨後便會被迅速破解,並走下神壇。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球隊在前一個賽季還能見神殺神見鬼殺鬼,各種冠軍拿的飛起,而到了一兩年後就各種輸球,最後教練只能是悻悻下課。
被研究透了啊!
爆冷帶萊斯特城拿了英超冠軍的拉涅利是如此,在切爾西拿了歐冠冠軍的圖赫爾也是如此——當然他們下課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當時都失去了坎特……
這就迫使教練在有限的陣型選擇之中融合並開發不同的戰術理念與思維,對既有戰術進行不斷升級與調整。
而穆里尼奧的41,同樣也是在不停地演化中來達到其最優的戰術目的。
作為足球歷史上創造性的有五條陣線(包括門將)的陣型,前腰的使用是41陣型的閃光點與關鍵點。
它創造性地將中場球員與鋒線球員進行了支撐性銜接,位置上的靈活性使得前腰對於組織與進攻可以做到二者兼顧。
而對於前腰的完美使用,使得穆里尼奧在他當主教練的最初十年內達到了執教的頂峰,奪得兩座歐冠冠軍。
但很快的,這個陣型就有點開始落伍了。
當今足球有著向更加激進的三後衛陣型傾斜的趨勢,球隊更多的進攻屬性被開發。
而另一方面,隨著例如馬德里競技一類的高強度高體系化防守能力突出的球隊的出現,像41這種傳統的位置相對於明確和固定的陣型由於陣型的可變化程度低、可調整程度差的先天劣勢,在對抗具有完整防守體系和擁有突出防守能力的球員的球隊時就顯得辦法不多。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穆里尼奧開始不再像最初的時候那麼順風順水,他開始輸球,開始被解僱——或許“穆三年”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吧。
而到了他開始執教托特納姆熱刺的第二個賽季,穆帥對他最為摯愛但已經略顯老舊的41戰術體系進行了一次進化,完成了自己與球隊的完美蛻變。
這其實也是一種符合當今歐洲足球趨勢的,合理的答案。
在這個改變下,傳統的41陣型變化為兩側邊後衛套邊後插上參與進攻,並與同樣拉邊的左右邊鋒和前腰在邊路區域形成二對一或三對二的區域性人數優勢。
同時,中路的中鋒與弱側的邊鋒前插至對方中路形成搶點,中場的雙後腰推進至中前場大禁區弧頂一帶控制二點球並完成後插上進攻。
在防守時,後腰在中前場可以保持“2-3-1”共6人的防守人數,或者整體回收中後場形成“1-4-2”的7人的防守人數優勢,而中前場的3-1結構保證了恢復球權後有足夠的反擊展開點。
可以說,這種改進過的41陣型在當時對於足球技戰術結構與打法的衝擊和顛覆是革命性的。
“雖然我們是四後衛站位,但在有球階段,右邊後衛的位置可以前提至中線位置,變為邊翼衛。這時候我們的陣型實際上是三後衛。”
潘毅指著戰術板繼續講解:
“而在左邊,則限制左邊後衛的進攻屬性。我會要求他留在本方半場,同時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