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擴土開疆,官紳一體納糧,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5 頁)
“還請蘇狀元賜教。”
太子拱手行禮,語氣中滿是敬意。
歷代王朝覆滅時。
新一任王朝都會總結上任滅亡的原因,汲取經驗,加以改正。
但翻來覆去總結的原因,無非是苛政害民、賦稅太重,亦或者是皇帝不修德行降下天災,以至於百姓們民不聊生。
唯有蘇長歌。
一針見血的發現了土地兼併這一弊病。
僅僅只是這份才華。
就已經足夠令人讚歎不已。
但沒想到的是,如此棘手複雜的難題,他竟然還有上中下三種不同之策。
簡直是妖孽。
不對!
這是上蒼派下來救我大晉的能臣!
“賜教不敢當。”
“只是臣的一些淺見罷了,是否有用還需陛下和太子殿下權衡。”
蘇長歌自謙一句。
隨後看了眼老皇帝和太子,緩緩說道:“臣先從下策開始。”
“陛下之前也說了。”
“江山社稷者,天下百姓與山河土地。”
“佃農之所以出現,乃是田產被地方豪強或官紳兼併,導致無田可耕。”
“因此,下策便是擴土開疆。”
“山河土地愈多,百姓可耕之田就愈多,且戰爭本身可以令人口減少。”
土地兼併。
本質上就是各個階級矛盾。
上層階級人少,但佔據的資源太多。
沒辦法,百姓們活不下去,只能放下鋤頭鬥爭,將一部分上層階級清洗掉。
而對外輸出戰爭,無疑是轉移矛盾的一種方法,既可以消耗人口,又能夠擴充總體資源,見國內的矛盾轉嫁到外面。
只不過。
階級矛盾永遠不會消失。
暫且不談戰爭勝負、國力因戰爭損耗等。
就算把全部土地都給佔據了。
等人口達到極限閾值,階級矛盾還是會爆發,所以這才被蘇長歌定為下策。
而此時,伴隨他的聲音響起。
老皇帝卻是搖了搖頭。
“大晉之北,跨過燕雲十六州,便是廣袤的大草原,何來耕種之地?”
老皇帝說完。
太子跟著點了點頭。
如果北方之地適宜耕種的話,不用大晉,上幾代王朝早就佔領了。
聞言,蘇長歌卻是搖了搖頭。
“回稟陛下,臣以為。”
“這世上土地,沒有一寸是無用的。”
“譬如東海,百姓可以靠捕魚為生,南方山林眾多,捕獵亦能為生。”
“而西北之地,雖然是廣袤草原,但亦可以為我大晉牧馬放羊,而且草原地下還有礦產,只需將丟失田產的百姓外遷與北方,使其有所勞,能養活自身,便足矣,”
蘇長歌開口。
一塊土地的價值不取決於它是否能耕種。
或者換句話來說。
土地的價值屬性由人來定義。
耕種只是其中一種。
無論是建房子,還是做其他用途,只要它是你的,它遲早都能被賦予價值。
關鍵在於,擁有。
此時,聽到蘇長歌的這番話。
老皇帝和太子思路一下子被打通。
確實,他們之前的想法太過於保守,只想著西北那邊的地能否用來耕種。
但其實這都根本不重要。
如何讓佃農勞作果腹,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草原不能為大晉帶來明面上的收益,但只要他能容納養活佃農就夠了。
想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