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5 頁)
諶�瀾緄墓惴河τ茫�魑�撲慊�絛蠔臀牡檔娜砑�目�⒑統隹誥哂芯藪缶�眉壑怠=雒攔�詒泵賴娜砑�閌鄱睿�荒昃痛鐧剿氖�逡諉澇�H砑�騁自詰苯竇際趺騁字姓加瀉艽蟊壤��80年代末,國際技術貿易年增長率為,而軟體的年增長率為25%。據估計,1988年軟體的世界貿易額為五百五十億美元,1990年則達到八百億美元。據預測,到2OOO年,資訊產業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達九千億美元,其中軟體將佔到55%。
正是由於軟體開發顯示出這樣輝煌的前景,應明等軟體專家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
他們希望透過自己智慧的迸發,為公司,也為國家創造大筆利潤。
當時,國內科學界有一個十分樂觀的估計。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具有數學天賦的中國人善於開發軟體。有例為證:世界的計算機軟體開發中,華人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世界第一流的計算機軟體專家,華人佔20%到30%。據此,有關方面預測,用不了幾年,中國就可以成功開發並大量出口軟體,成為軟體出口大國。有人進一步推算出,僅軟體出口一項,中國每年可以賺取一百億美元的外匯收入。
這個科學的幻想化作巨大的動力,時時鼓舞著激勵著應明等軟體專家。他們夜以繼日研究,於1983年開發出一批國產軟體。
然而,他們的產品沒有銷路。
軟體徵訂單如片片入海的雪花悄無聲息。擺上櫃檯的軟體無人問津。不僅是應明的軟體沒有銷路,幾乎所有的軟體都沒有銷路。北京西單科學書店率先設立一個軟體專櫃,一般情況下,一種軟體的銷量只有一兩件!
應明的心涼了半截。
為開發軟體,他們作了巨大經濟投入,但只有投入,卻沒有收入,雄心勃勃的經營計劃幾乎全部落空。
是中國的計算機不需要軟體嗎?不是。有硬體,就必須有軟體,國內計算機裝機量已有幾十萬臺,並在成倍成倍增加,即使一臺機器配用一種軟體,那該是多少?中國的軟體市場太大了,其經濟效益也太大了。
問題是,人家無須買那麼多軟體,只買一件就足夠,就可以將其複製出幾百件幾千件以至上萬件。軟體作為一項創作成果,最初是透過保密措施由創作者享有專有權的。但是,這條路越來越走不通,任何程式碼都可能被專家所識別。在技術上採取“加密”措施,幾乎無例外地遇到“破密”的反措施。用固定的法律而不是靠保密手段保護軟體,越來越必要了。世界通行的辦法,是將軟體視為文字作品納入版權法保護的軌道。但是,中國沒有版權法,人們對軟體的竊取是公開的大量的。
應明漸漸發現,全國不少計算機在用他們開發的軟體。這些軟體是由幾所大學同時悄悄複製的,複製以後又大量推銷。
應明向國家計算機總局彙報盜版情況。
總局領導說:“許多省市都反映了這種問題。過去這種反映主要在外地,現在連直屬單位也遇到了麻煩。看來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他們又打報告到電子工業部。部裡又打報告到國務院,問題一直反映到最高決策層。但反映了也沒用,因為中國沒有版權法。
如果不能傭有(2)
那以後,應明就改行了。
他領導的軟體部也放棄了雄心勃勃的開發計劃。
中國的軟體專家們對軟體產生了恐懼。如果是在版權保護制度健全的國家,軟體開發者們能夠憑著自己的創作成果成為百萬富翁,但在我們這裡,創作帶來的是無盡煩惱。因此,中國的軟體專家不搞軟體,即使開發出了新產品,也把它鎖在自己的抽屜裡。
“那麼,你研究它幹什麼呢?”
“也許會有一點實際的用處:等評職稱時,這算一項科研成